1 / 4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论文(州)和(省).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论文(州)和(省).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3/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论文(州)和(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让我的学生爱上“解应用题”我是一个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的农村女教师,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最难教最难学的就是应用题,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课堂上一讲就懂课后一做就错,我们农村孩子对解答应用题常抱有一种恐惧心理,感到很抽象,难理解,因为大多数应用题不是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咋看就似懂非懂,无从落手。近几年我的学生不再怕解应用题,反而爱上解应用题,同是农村孩子同是一个教师为何转变了呢?在此我浅谈我在教学中点滴,希望和同行们共同分享:一、应用题内容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有购买零食的****惯,这就会出现“购物—付钱—找赎”这一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如:第七册教材中选用的应用题是“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们12小时可以行了多少千米?”我们在教学时可将例题进行改编:何老师买3支圆珠笔用去6元,照这样计算,买5支圆珠笔一共用去多少元?这样的题目就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购物时会先了解商品的单价,他们就会通过找已知条件求出圆珠笔的单价,然后求出买5支圆珠笔需要多少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答上一题,就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又如第十二册的一道练****题“父亲的月工资是800元,母亲的月工资是700元,这个月的生活费共用去1000元,那么这个月的月储蓄是月支出的几分之几?这道题涉及了“月收入、月支出、月储蓄”三个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很容易做成:(800+700)÷1000=。这时,我们可列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今天妈妈给了你10元零用钱——你今天的日收入;你用了6元钱买零食——你今天的日支出;你还剩下多少钱——你今天的日储蓄。那么,你今天的日储蓄是日支出的几分之几?通过题目的改编,学生很快会解答出来:(10-6)÷6。这样上一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二、激发学生读题的兴趣我从二年级的“解决问题”就开始培养他们读题。我的经验是要求学生至少读二遍以上,读题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们不妨根据不同年龄采用不同形式,变换读题方式来刺激学生读题,如二,三年级读题时可以根据题目,模仿动物声调再配上动作;三,四年级读题时让最棒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大家读,当小老师是小朋友觉得最荣耀的事,因此大家都努力地把题读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个;五,六年级读题时把读题变为开火车读,分角色比赛读等;这样摒弃了单一的读题方式,这样学生的读题兴趣就自然提高了、不知不觉改掉以往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坏****惯-----碰到应用题意都未理解便急于下手,加减乘除乱做一通。三﹑引导学生灵活解题有些学生的解题困难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课前我会根据学生能力研究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1、摆脱定势有些应用题,学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我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让思路清晰可辨。2、整体思想有些题目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死胡同”。对于这样的题目,我引导学生将思维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就特别好。问题就简单化了。3﹑独立尝试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