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造影剂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造影剂肾病是碘造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医源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患者的临床预后不利,而且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由于接受造影检查和介入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因此会有更多的患者应用碘造影剂。与此同时,作为造影剂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疾病,目前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仅美国就有11%的成人患有慢性肾脏疾病。所以,目前造影剂肾病已经成为放射学家、心脏病学家和肾脏病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临床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造影剂肾病专家共识工作小组,系统的回顾了目前已经发表的有关造影剂肾病方面的文献,并结合专家们的临床实践经验,共同编写了造影剂肾病的专家共识(见表1)和处理原则(见图1)。共识内容涵盖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基础肾功能的评价、危险性评估、高危患者的识别,以及造影剂的应用和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措施等。,CIN是造影剂应用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合并糖尿病时),CIN的危险性和临床重要性增加,可通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应进行调查以识别CIN高危的患者。,尽早造影可能获益超过等待,因此手术可在无血清肌酐或eGFR的情况下进行。,或高危的临床情况,在应用造影剂后,CIN的危险性极度升高(~50%),患者较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需要透析治疗(~15%)。,动脉内给予造影剂时离子型高渗造影剂导致CIN的危险性要比低渗造影剂高。目前的证据提示,对于慢性肾脏疾病的高危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动脉内给予非离子型、等渗造影剂导致CIN的危险性最低.。,大量造影剂(>100mL)会导致较高比率的CIN;而在极高危患者中,少量的碘造影剂(~30mL)就能导致CIN和急性肾功能不全,从而需要透析治疗,提示CIN发生没有阈值效应。。~12小时以及手术后6~~。有关比较口服补液与静脉扩容预防CIN的资料有限。。预防性血液透析作为降低CIN危险的有效措施未被认可。CIN:造影剂肾病;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一、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由于患者人群和基础危险因素不同,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在不同文献中的报道存在很大差异。另外,由于不同研究对临床事件的定义标准不同也导致了这种差异的存在。最近报道的多数文献中对造影剂肾病的定义为血清肌酐水平在应用碘造影剂后24小时内升高,并在随后的5天内达峰值,~(~),或者比基础值升高25%~50%。()或比基础值升高25%。少数几个研究应用了更严格的定义,()或比基础值升高50%。对目前文献中造影剂肾病定义的回顾发现,在过去的5年中,造影剂肾病的定义逐渐应用了较低的界限水平,()或比基础值升高25%。这种转变可能主要是由于在临床试验中为了使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更高,从而使临床研究结果更容易达到统计学意义。欧洲的泌尿生殖放射协会的造影剂安全委员会把造影剂肾病定义为血管内注射碘造影剂后3天内,在排除其它病因的前提下,肾功能发生损害,()或比基础值升高25%。虽然也有其它文献把造影剂肾病定义为除血肌酐水平升高外,同时伴有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清除率下降以及血清尿素氮升高20%~50%等,但是,临床上血清肌酐的变化仍是造影剂肾病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准备透析:一旦发生造影剂肾病应进行透析;静脉容量扩张:包括手术前3~12小时以及手术后6~24小时以1mL/kg/h~;考虑给予可能有益的药物,如茶碱、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维生素C、前列腺素E;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CIN:造影剂肾病;NSAID:非甾体类抗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