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盘状红斑狼疮皮损中IgG亚类的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盘状红斑狼疮皮损中IgG亚类的研究.docx

上传人:wu190701 2019/3/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盘状红斑狼疮皮损中IgG亚类的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盘状红斑狼疮皮损中IgG亚类的研究红斑狼疮皮肤的真表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沉积,这可能与狼疮的皮损形成有关。然而各IgG亚类在盘状红斑狼疮皮损中沉积有何差别,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7例盘状红斑狼疮(discoldlupuserythematosus,DLE)皮损真表皮交界处免疫球蛋白G亚类沉积的强度、宽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病例 7例DLE标本符合DLE病理所见,且免疫病理示IgG沉积。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45岁。取材部位:面部6例,肩背部1例。皮损组织取材后用OCT复合物(美国MILES公司)包埋,液氮冷冻贮存于-70℃冰箱待检。试剂及方法抗体均购自Sigma公司。小鼠抗人IgG1、IgG、IgG、IgGG亚类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为1∶200。FITC标记羊抗鼠二抗工作浓度均为1∶40。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染色。结果观察(1)强度:分为-(无荧光带)、+(可见较弱荧光带)、(可见较清晰荧光带)、(见清晰明亮且较宽的黄绿色荧光带);(2)宽度:荧光带的宽度以μm计量,用显微尺测量。统计学处理强度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及Kruskal-Wallis法)。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宽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IgG亚类的荧光强度 7例标本中,IgG1、IgG、IgG均阳性7例,IgG阳性4例。皮损中的荧光强弱顺序均为IgG1≥IgG>IgG>IgG。统计学检验示IgG1和IgG荧光沉积强度明显强于IgG3及IGg(秩和检验t值分别为,77,84,均为P<),而其他各亚类之间无差别。各亚类之间阳性率无差别。 IgG亚类的荧光沉积宽度荧光沉积宽度为IgG1>IgG>IgG>IgG,t检验示荧光沉积宽度IgG1明显宽于IgG3(t=,P<),其他各亚类之间无显著差别。 3 讨论关于盘状红班狼疮皮损中IgG亚类沉积形式以往未见报道。我们在研究中首次观察到DLE皮损中IgG1和IgG的荧光强度均大于IgG和IgG,宽度则IgG1沉积大于IgG。以上结果提示IgG1和IgG是DLE皮损中沉积的主要IgG亚类,这些IgG亚类在DLE皮损的发生中可能起主要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各IgG亚类产生的比例不同。关于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免疫机理,Aiba、Bennion等认为与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有关。抗SS-A/Ro自身抗体与SCLE及新生儿红斑狼疮(NLE)皮损的发生有关,并发现结合在SCLE皮肤中的IgG主要是IgG1亚类[2,3]。红斑狼疮皮损形成可能是几种IgG亚类协同作用的结果,而非一种亚类所致,并可能与外界因素,如紫外线有关。Norris等认为抗体依赖细胞的细胞毒性(ADDC)是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4]。他们与Furukawa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UVL照射后,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可提取的核抗原SS-A/Ro、SS-B/La、RNP和Sm的自身抗体可吸附至培养的人类角质形成细胞上;抗SS-A/Ro抗体能结合至移植于裸鼠的***肤的角质形成细胞上;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SS-A/Ro、的作用。而SS-A/Ro、SS-B/La和Sm的自身抗体主要是IgG1,RNP抗体主要是IgG。由此我们进一步推测IgG1和IGg是影响红斑狼疮皮损形成的主要亚类并协同发挥作用,这些自身抗体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