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创作新成就;新中国影视艺术、绘画、书法和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的迅速发展;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的成就和文艺创作的主旋律。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重点: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难点:如何结合学生对新中国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主要成就的了解程度和认识水平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18时11分),申奥成功,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进行,它不仅反应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巨大发展,更是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综合国力提高的一个肯定。除了体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外,新中国的文学艺术也获得繁荣发展二、新课(一)文学的繁荣1.“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文学艺术的繁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它是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文学上取得的些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著名文学作品类别名称作者内容优秀长篇小说《红岩》1962年罗广斌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卫山城重庆迎接黎明《青春之歌》58年杨沫青年学生走上革命的道路历史剧《武则天》60年代郭沫若童话作品《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小学生王葆幻想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来帮他轻松地实现目标话剧《茶馆》1957年老舍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空前的政治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极其深远的破坏性影响,几乎所有的作家、艺术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批斗、打击、劳改和迫害,幸存者也都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摧残,给当代中国文艺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灾难。“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创作的春天。2.“文革”后的文学界(1)“文革”以后的作品类型A、先是一些反思“文革”的作品。B、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C、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2)优秀作品A、“文艺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文艺创作有了新的突破”,如发表于1977年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刘心武)和发表于1978年的短篇《伤痕》(卢新华)。这些作品反映了人们对个人的命运、情感创伤的关注,和作家对于“主体意识”的寻找的自觉。B、徐迟1978年发表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讴歌陈景润并提示了他在数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路遥78年发表的《平凡的世界》描改革开放后农民走上致富之路80年代前期,与“文革”的“历史记忆”有关,是亲历者对“历史灾难”所提供的“证言”,以及对于“历史责任”(“谁之罪”)所作的思考和探究。在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的潮流;80年代后期小说创作的“热点”是所谓“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3)“文革”后文学领域里的另一件大事是茅盾文学奖的设立。茅盾文学奖是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五届。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东方》魏巍、《将军吟》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