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3/3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内容说明二、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附录一、案例二、名词术语解释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二、基本理念(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三、设计思路(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四个学习领域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第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