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材料准备指导要点(重点、难点)操作区在使用图钉、撕纸、粘贴活动中,在摆弄皱纸、树叶、图纸等多种物品、材料过程中,小肌肉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促进、发展,感觉运动技能。皱纸、图钉、各种彩色瓶,及各种模具、(在皱纸粘贴和图钉按画模型)、浆糊帮助孩子认识要用图钉塑造的是什么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再运用材料来塑造。重点在粘贴时注意卫生。在运用图钉时要注意安全。语言区1、色彩缤纷的画面,主动有趣的情节,使幼儿对图书产生兴趣,并喜欢阅读。2、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页一页地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块色彩缤纷的地毯、一张小小的桌子(不同于教室的一个个小靠垫、小桌),设置充分展现图书封面的书架。保持图书区安静有氛围。1、指导孩子如何取放图书。2、如何一页页地翻。3、在图书区要保持安静。建构区1、在搬运、取放、堆叠平衡积木的过程中,可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2、在把积木时而堆高,时而围合的过程中,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1、木制积木、各种易拉罐、纸盒等替代积木。2、动物模型等。1、在幼儿进入积木区不知搭建什么的时候,可运用动物模型引发搭建内容。2、教师要理解幼儿,无论幼儿如何堆砌,那没有对或错,教师材料使用上放开视角。美工区通过尝试将压扁、搓长、团圆,进行平面或立体造型与变化,醉心于对材料的探究,体会创作乐趣。1、彩泥、垫板。2、一些塑好的水果,可供幼儿参考。3、辅助的模型、小刀等。在塑造过程中能介绍工具材料,在操作中可充分运用材料来帮助自己造型。益智区运用饼干的不同图形,通过给小动物喂食,进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进而逐渐意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分类,形成概念。1、不同形状的饼干。2、不同小动物及不同形状的盘子。1、区分不同形状。2、不同形状间的相互联系,再学习归类。有趣的瓶宝宝(综合活动)(中班) 一、材料提供 、形状均相同的空塑料瓶三组:每组瓶宝宝的个数至少6只,组成3对: 、绿豆、花生米等颗粒大小不等的物体;小石子,装有水的盆;天平秤。二、操作层次建议 、绿豆、花生米,让幼儿摇动,根据声响,尝试差别进行分类; ,每对数量各不相同,让幼儿根据瓶在水中呈现的状态:沉、浮、悬浮,进行分类。三、提示 。让幼儿借助多种方法尝试给瓶宝宝分类。 ,每组瓶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