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境界与诗 - 境界与诗-课件·PPT.ppt

格式:ppt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境界与诗 - 境界与诗-课件·PPT.ppt

上传人:aidoc1 2015/10/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境界与诗 - 境界与诗-课件·PPT.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境界与诗
中国传统的美意识
形而下:孟子———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形而上: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文以气为主。……虽在父兄,不可以移子弟。(曹丕)
气韵生动。(谢赫)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韩愈)
气为干,言为枝。(刘禹锡)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恺之)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严羽《沧浪诗话》)
诗无神气,犹如绘日月而无光彩。(谢榛《四溟诗话》)

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
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陆时雍《诗境总论》)
王士祯“神韵说”:“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清也;“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远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清远兼之也。总其妙,在神韵矣。

司空图: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
苏轼: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余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
兴趣
严羽《沧浪诗话》: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物境、情境、意境(王昌龄《诗格》)
境生于象外。(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
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整体质——格式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