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经贸论坛
《国际贸易问题》 2011 年第 2 期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FDI
与省区双边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
黄新飞
摘要: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 FDI 和各省市区国际贸易的关系,对 2007 年我
国 30 个省市区和 26 个国家或地区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
省市区 FDI 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从三大经济区域来看,东部 FDI 对国际
贸易的弹性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基于资源禀赋差异的垂直贸易
体制加剧了 FDI 投资于我国的趋势。各省市区的贸易模式取决于贸易双方的经济规
模和地理距离。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各自的经济总量呈正比,双方的地理距离
(运输成本) 构成了两地之间贸易的阻力因素,地理位置成为阻碍中部和西部地区
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贸易引力模型;FDI;贸易模式;双边贸易流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2008 年
达到 924 亿美元,比 1983 年增长了 145 倍。国际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 1979 年
的 292 亿美元增长至 2008 年的 25616 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 15%,贸易开放度从
11%上升至 70%。
FDI 的流入和贸易总额的持续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加快了我国产
业升级的步伐,改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今
天,FDI 和国际贸易对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得更加显著。各省区衡,各地区的贸易开放程度相差较大。我国实行的是从沿海到内地的渐进式
开放战略,加上经济地理区位和软硬投资环境的差异,导致外商直接投资多集中于
东部沿海开放地区。1986-2007 年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累计实际使用 FDI 占全国
的比重分别为 86%、9%和 5%①。FDI 向东部地区集聚,促使东部地区的国际贸易增
长,东部地区国际贸易占全国的比重上升至 92%,
一、文献综述
FDI 的贸易效应分为两类:一是以蒙代尔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贸易替代效应,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031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09YJC790271)、
2010 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wkpy11) 和中央高校基本
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wkjc05) 的资助。
黄新飞: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 510275 电子信箱:******@.。
①根据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汇总得出。
- 12 -
《国际贸易问题》 2011 年第 2 期
经贸论坛
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或投资的方式进入一国市场,选择了投资,便会替代贸易,
尤其是在两国生产函数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Mundell,1975)。Ohlin (1933) 在其
经典著作《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论》中论述②,在开放经济中,区际间因生产要素
禀赋差异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将通过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国际流动来缩小,
直至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前者称为直接均等,后者称为间接均等。自由贸易代替要
素流动,间接促进国际间生产要素价格趋于一致。当国际自由贸易出现阻碍时,国
际贸易量就会减少,从而扩大了生产要素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别,进而会促使要素的
国际流动。这时资本流动将会替代商品流动,由此达到要素价格的直接均等。
Mundell 模型非常完美,但它必须在满足严格假设时才成立。由于投资壁垒的
存在,受到资本流动所导致的市场结构效应以及要素配置格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替代不会是完全的替代(Dixit&Krugman, 1977) ③。 Markuson 和 Svensson
(1985) 放松了 Mundell 模型的假设条件,证明当一种因素导致贸易,而生产商品
所需要的贸易和非贸易要素表现为合作状态时,商品贸易必然带动非贸易要素的流
动,从而使贸易和要素流动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
二是以小岛清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贸易创造效应。他认为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
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的原则,国际直接投资包括资本、技术、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本
的总体转移。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
行,同时,投资国可以集中精力创造和开发新的技术和比较优势,从而使两国间的
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在许多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也
可以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补关系。Dunning (1977) 的国
际生产折衷论、Bhagwati (1992) 的补偿投资模型和 Patire (1994) 的直接投资动
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