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抑郁症的中医辨.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抑郁症的中医辨.doc

上传人:xyb333199 2019/3/3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抑郁症的中医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由于传统抗抑郁化学制剂毒副作用大,新一代制剂虽则副作用较小,但价格高、疗程长,加之约有20%-40%或更多的患者对其反映不良而称为“难治抑郁症”。有的治疗方法(如电休克)虽然有效,由于机理尚未充分阐明而难以为患者所接受,因而依从性差,复发率高,疗效不如人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对于本病的认识与诊断,虽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或分类的方法不同,但有疗效好、奏效时间较快、副作用少、具有滋补强壮功效等优点,因而特别适合于老年患者及兼有并发症者,为此本文稍作讨论。一、,据考始于几个世纪前的Hippocrates,但中医文献对于情志或情绪病症的描述与治疗虽然极为简单,至少已有两干五百年历史。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已有治疗“狂怒”的生铁落饮方:《灵枢·邪客》载有治疗失眠(“目不瞑”)的半夏秫米汤,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如《素问·疏五过论》认为暴乐暴苦、暴喜暴怒、社会地位或生活环境的改变,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是“脱营”、“失精”等病症的病因。这与现代医学心因性疾病、抑郁症多与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有关的研究非常接近。并有喜、怒、悲(思)、忧、恐等五种情志活动与心肝脾肺肾五脏有关的说法。病机十九条称“诸气愤郁,皆属于肺”,“郁”有痞闷、奔迫等意。此外,笔者已经注意到抑郁症的“抑郁”一词,早在公元前就与屈原、贾谊的事绩文论相联系,被司马迁、班固收录于《史记》、《汉书》之中,只是当时写作“堙郁”或“壹郁”,都有淤塞不通之意。在医圣张机的著作中,记载有许多可治疗情感障碍的有效良方,至今仍在沿用。如治疗悲伤想哭“脏躁”症的甘麦大枣汤,治疗虚烦、失眠的酸枣仁汤疗效都很好。而《千金方》中枕中丹,对治疗失眠,改善记忆力有良效;到了金元时期,医家很重视使用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之类非药物治疗,代表如张子和。而朱丹溪治疗“六郁”以越鞠丸加减,虽与今天抑郁不同,但若病机契合,用之也往往有效。因此,中医虽然没有形成类似现代医学那样辩治抑郁症的规范与标准,但以对症方药治疗病人,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效。《抑郁症基础与临床》一书的介绍,国际国内虽然对本病的诊断标准小有出入,但基本都涉及主要症状(9项症状中不少于4—5项;持续时间2周以上),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可排除其他原因或疾病所致的抑郁,加上抑郁症评定量表的使用,基本上足以保证本病诊断规范的一致性。由于9项症状涉及患者抑郁心境,快感、疲劳感、食欲、思维和运动、睡眠障碍、躯体感觉、激动或焦虑是否等多项内容。对于传统中医来说,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可构成独立的病症名称,如睡眠障碍称为失眠;食欲不振称为厌食;***低下称为阳萎…因此,符合现代医学抑郁症诊断的患者,可能因其主症状的不同而中医称之为不同病症名称。一些同是抑郁症的患者,也很可能由于症候的差异被中医诊断为病名各异的疾病。例如,在《抑郁症基础与临床》一书中,汤氏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等7个症型。而传统中医除了上文提到的脱营、失精、脏躁、失眠等而外,余如惊悸、惊恐、眩晕、健忘、劳倦、耳鸣、胁胀、胸闷等都可以是中医方书中的常用病症名称。而备家对每一抑郁症患者的病机分类,也可能随着阅历和认识能力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现代医学的病名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结合,将对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和科学研究程度产生有益的影响。科学研究程度产生有益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