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胶东保卫战失利的原因分析1947年9月至12月,国军为迅速结束山东战事,转用兵力于其他战场,制定了进攻胶东的“九月攻势”计划:以整编第8、第9、第25、第54、第64师和整编第74师第57旅共17个旅的兵力组成胶东兵团,由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兼胶东兵团司令官,在海空军支援下企图先取平度、莱阳,后取烟台,逐步将解放军压缩在胶东半岛,加以消灭。另以4个整编师守备滨海、鲁中、鲁南地区主要点线。华东野战军以第2、第7、第9、第13纵队组成华东野战军东兵团,许世友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兼政治委员,在华东军区部队的配合下,进行保卫胶东战役。至12月中下旬,莱阳战役结束后不久,蒋介石因其他战场冬季战事紧张,并且胶东各出海口控制稳定,战后不久整9师76旅由青岛空运武汉归还整9师建制;整编第54师主力(198旅、8旅);整编64师开赴苏北战场,至此胶东兵团的6个整编师(进入胶东的只有5个整编师,整45师一直在潍坊一带稳固后方)已经调出了4个(整编25师、整9师师部率9旅已于11月下旬调至大别山战场),仅留整8军守烟台、威海、龙口、福山、蓬莱等地。以整54师36旅、74师57旅守青岛、即墨、灵山等地,胶东兵团名存实亡随即解体,胶东保卫战结束。在此次作战中,我华东部队多次与敌交战,虽然歼灭了大量敌军(据报共歼灭国民党军62720人),但总体上处于被动局面,胶东根据地一度全部失守,损失重大。究其原因,大致以下几点。一、“七月分兵”后,军委更多地关注外线作战,对山东战场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指导方针不明确。南麻、临朐战役的失利(特别是临朐失守)使山东根据地处于不利局面,鲁中渤海两区被割裂,在此情况下,军委不仅没有加强山东战场,反而令陈粟率六纵、特纵赴鲁西南,九纵随华东局赴胶东,轻易放弃了鲁中根据地。可以说此举是军委重外轻内的体现。同时,对山东内线作战未提出明确的作战指导方针,兵力分散(九纵、十三纵在掖县以东,二纵、七纵在诸城附近,两军相距数百里),未作下一步作战的任何准备,为下一步作战埋下隐患。二、在作战指导方针上犹豫不决、各执一词,失去战役准备的良机。敌胶东兵团于8月下旬完成战役展开,将于9月初开始进攻胶东。但其作战部署和进攻计划均被我全面掌握。我青岛地下工作者田敏以胶东兵团作战指挥部联络参谋的身份,潜入范汉杰办公室窃取(复制)绝密文件,通过地下交通站火速送往胶东军区。我军得知这一计划比敌人的各整编师师长还提前3、4天,为我军赢得近10天的准备时间。(《胶东雄师》390页)然而,此时我军却在作战指导方针上争执不休。陈粟意见立足于打,一年前粟裕在苏中就这么干,而且效果很不错,如果粟裕率这四个纵队对抗范汉杰的六个整编师,保卫胶东应该不是问题;谭的意见是立足于躲,避免被包饺子(抗战时常用的一招叫做跳到外线去);饶黎看似模弄两可,实则也不想轻易放弃胶东;军委开始支持谭方案,但饶黎找借口拖着不执行,只好改口:获悉第9纵队因天雨被迫留在胶东,谭震林率第2、第7纵队在诸城,事实上已形成南北分兵的态势后,军委在8月29日电中说,“这样,实际上比饶黎许谭九纵到诸城或震林率二、七纵到胶东都要好些。”很显然,最终方案不过是一个妥协方案。三、糟糕的战役、战术水平。在胶东保卫战中,固然有敌强我弱的原因,但我军的战役战术水平也确实不能令人恭维。1、平(度)掖(县)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