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文档名称:

2017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重点汇总.doc

格式:doc   大小:1,426KB   页数:8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7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重点汇总.doc

上传人:2112770869 2019/3/4 文件大小:1.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7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重点汇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考点一: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需求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愿意)和支付能力(能够)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一般同向)生产成本(反向)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同向)生产技术产品价格(一般反向)产品价格(同向)替代品的价格(“煤气和电”一般同向)相关产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汽车和汽油”一般反向)预期(是指消费者的预期)预期(是指生产者的预期)其他因素(国家政策、广告宣传、商品品种,质量等)其他因素(国家政策、生产要素的价格)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考点二: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是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曲线上点的移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PDD’Q【注意】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加总。供给曲线是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PSQ(供给量)考点三:,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最高限价---短缺;保护价格---过剩。考点四: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一、弹性系数的计算类型计算公式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需求/收入弹性系数Ey=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涉及两种商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Es=>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Ed<1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涨价好】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Ed=1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0替代关系煤气和电Eij<0互补关系汽车和汽油Eij=0不存在相关关系四、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类型含义商品性质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高档品;奢侈品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必需品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第2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考点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一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备注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可传递性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消费者总是偏好数量较多的组合。也就是多多益善。二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特征依据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偏好的“多比少好”假定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偏好的可传递性,辅之以“多比少好”假定。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考点二:预算约束线X2AOBX1预算约束线1、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3、预算线的变动:平移;旋转考点三:消费者均衡与需求曲线(一)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二)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决定的,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收入效应:是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2、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