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惠水苗族乐器的声学原理.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惠水苗族乐器的声学原理.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3/5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惠水苗族乐器的声学原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惠水苗族乐器的声学原理贵州省惠水民族中学王光智摘要:惠水苗族乐器历史悠久,经历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现已和苗族人民融为一体,成为苗族古老文化的象征。惠水苗族乐器可分为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和弦乐器,这些乐器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活”教材,本文从物理学的角度,对常见的惠水苗族乐器作简要分析。关键字:惠水苗族乐器声学原理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动听的歌喉、柔美的舞姿和独具特色的乐器成为这支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符号。地处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惠水,县境内居住着占全县总人口约四分之一的苗族同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惠水苗族乐器经历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现已和苗族人民融为一体,成为惠水苗族古老文化的象征。惠水苗族乐器可分为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和弦乐器。下面,本人从物理学的角度,对常见的惠水苗族乐器作简要分析。苗族芦笙芦笙是惠水苗族人民的一种古老乐器,是苗族历史文化的名片。经专家考证,惠水苗族的芦笙文化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惠水苗族芦笙为六管芦笙,其结构由笙斗、笙管和簧片三部分组成。芦笙的笙斗又叫气箱,由两半挖空内膛的杉木合并而成。笙斗长约50厘米,外观成纺槌形,上端为细端,接一根长10厘米的竹管,中下端纵向插入六根长度不一的竹质笙管,与笙斗成80度角。笙管每管入斗处装有长方形的铜质簧片,近笙斗处开有圆形的按音孔,笙管上端通,下端堵。惠水苗族芦笙由铜质簧片和笙管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吹奏芦笙时,用手指按住音管下端的按音孔,使笙簧与上端出音口之间形成一定长度的空气柱,向吹嘴吹气,气流由笙斗进入,冲击固定在笙管上的簧片,簧片上下振动,簧片的振动引起管内空气柱的振动,管内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同簧片的频率产生耦合振动而发声。芦笙簧片的振动方式属于自由式振动,在笙斗处无论呼气还是吸气都能使簧片振动发声。芦笙音调的高低由簧片的厚度和笙管的长度决定,簧片厚度越薄、笙管越短,音调就越高;簧片厚度越厚、笙管越长,音调就越低。苗族唢呐唢呐,古称琐嘹,原是波斯乐器,明代以前传入中国,先为军中之乐,后入民间。在惠水,唢呐是苗族民间运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用于婚丧嫁娶和民间节庆。苗族唢呐,由哨子、气盘、芯子、杆子和喇叭碗五个部分组成。哨子是唢呐的发声器,用芦苇制成。气盘的作用在于减轻吹奏中两唇的压力和疲劳,让人能较长时间吹奏。芯子将哨子与杆子连接,起到调音的作用。杆子是唢呐的管身,多用木制,也有用竹、铜制成的,上细下粗呈锥形,杆身开有8个音孔(前七后一)。喇叭碗是铜质的,套在杆子下端,主要作用是扩大音量,也可以调整筒音的音调,将铜碗下拉音调变低,将碗往上移音调变高。苗族唢呐属于双簧管乐器,唢呐上的双簧,是指芦苇制成的双弹性薄片,一端套在唢呐芯子上,另一端不固定。当气流通过哨子时,芦苇双簧片发生振动而发声。簧片振动产生的声音很小,通过杆子内空气柱的振动可增大音量。音调的高低主要由杆子空气柱的长度和体积,以及哨子的体积和质量决定,响度由气流的速度决定,音色由哨子的结构和演奏者吐气的方式决定。从振动方式讲,唢呐哨子属于拍打振动簧,这种簧片在管的封口上边。振动时经过平衡点作不等距振动,物理学称为拍打振动。这种簧片在吹气时才能激发簧片振动发声,要吹奏一曲完整的唢呐曲,吹奏者必须掌握“循环换气法”,即在吸气时鼓腮使长音不断的呼吸方法。苗族长号惠水苗族长号,又名大唢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