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西方近现代兵法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方近现代兵法论文.docx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3/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方近现代兵法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姓名:主爱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学号:20摘要: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提高,海洋已成为国际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的新领域,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为沿海和海洋国家在海洋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天地,同时对世界海洋的安全与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海权的争夺也更加激烈关键词:海权中华民族复兴政治经济“海权”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军战略理论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于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强调海权决定着一个濒海国家的国运兴衰。海权,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海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在人们认识海权之前,人们所熟悉和追求的是陆权,即陆地上的霸权。在海上霸权出现之前,陆地上的霸主往往便是世界的霸主,比如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等等这样的国家。然而,在地理大发现以后,海权开始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海上力量,希望成就本国的海上霸权。众所周知,在古代的中国,海权一直从属于陆权,统治者大多追求陆地霸权的进一步扩充而忽视海权的经营。历朝历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明的中心都起源于陆地,远离海洋。虽然海上贸易从未终止过,但海权这一概念从未进入中国统治者的核心视野。即使是中国历史上有关于海洋的唯一重大命题——郑和下西洋,规模远超大航海时期初期西方探险家的想象。但其远航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彰显大国风范,政治原因大于经济原因,这也就注定了郑和和他得团队如同陆权抒写的中国历史上一闪而过的焰火。我国自古以来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封建社会制度下,社会财富勉强维持政府在陆地上的管理体制,一直把商业和军事看成是小农经济的洪水猛兽的封建统治者,不会耗资维持巨大的海军。而为了保持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甚至关闭了海洋的贸易经济。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到:强大的海军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自由主义原则的海上贸易社会经济结构基础上的。我们都知道,近代西欧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牢牢把握着海上霸权。葡萄牙、西班牙的崛起源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依靠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实现全球性物资流通和掠夺性贸易而完成。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对商船航行贸易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强大海军力量的构建。荷兰、英国等随后的兴起,同样是利用海洋战略实施全球贸易的结果。及至美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列强们既是出于海洋战略带来的殖民地利益的争夺和贸易主导权之争,而解决此类冲突的战场也有相当部分集中于海洋上。切莫说传统意义上的美日英等海洋强国的崛起实例需要中国借鉴,就是法德传统大陆型国家依靠海洋战略支撑其大国地位的努力也值得中国学****更有印度这样的后起之秀,其强国战略中也时刻秉承“印度洋战略”。须知,中国是个海洋大国,而且立志和平崛起。在群雄逐鹿或曰多极格局的大国政治棋盘上,中国怎能忽略海权呢?而且,作为陆上强国,中国已经有过数次盛世的辉煌,但最终还是被海洋强国所击破国门而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就此而言,中国也须走出陆权强国的桎梏而同时以“海权、陆权两条路走路的方式”实现中国更开放更多维的大国崛起。新的时代是海权的时代,海权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海权形式来看,前景不容乐观。我们都熟知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上领土,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出来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