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浅析2004级教育硕士刘隶世纪之交的我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例如许多城市刚修好的道路即被“开膛破肚”,敷设不知道什么名堂的管线,这样的场景我们已见怪不怪,好端端的路面就在一次次的开挖中被折腾得“瘢痕累累”。“马路拉链”几乎成为各地城市的通病,而且,多年来未见有大的改观。国内外经验证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我国的城市规划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期间,为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约有150个城市进行了初步规划,有些城市还编制了部分详细规划,一批城市按照规划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的框架,并对以后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58年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出现了失误,到60年代初期,作出了暂时不搞城市规划的错误决策。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规划工作几乎停滞,导致一些城市发展失控,管理混乱,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1979年以来,城市规划工作重新受到重视,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现代城市通病,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今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如何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较短,与迅速变化的城市发展形势相比,现行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如:由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的原因,城市规划的法制和管理还尚待完善,实施与规划还有相当距离,城市发展上难以改变以往的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等。除此之外,城市建设朝令夕改、缺乏长远规划所暴露出的弊端,还不止于此。例如,一些城市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拆除违章建筑,而有些违章建筑却是曾经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而建的;刚建成没多久的楼房即被爆破拆除,因为它们妨碍了城市道路的改造,而建楼之前并没人提醒这里将会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城市建设短期行为所导致的高昂建设成本就这么作为“学费”一笔一笔地交了出去。相比起来,频频挖路、改建道路对正常交通秩序的干扰、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还在其次。有鉴于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城市规划为首要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预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