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唐山33年震伤启示录.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山33年震伤启示录.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9/3/5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山33年震伤启示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山33年震伤启示录1976年对全国都有特殊意义,对于唐山人来说尤为如此。经济上的唐山很早就恢复了,那心理上的唐山呢?这座城市在心理重建上走过的曲折道路,会否成为汶川和北川未来30年的一个映照?于振剑一直在唐山市开溧矿务局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作为一名精祌科医生,他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和心理障碍患者。“人们的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和早期的创伤性经历有着潜在的联系,而我和同事们接触到的患者,许多早年都亲历过唐山大地震。20世纪90年代,于振剑第一次发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唐山地震已经过去了快20年。同样,新唐山建设也开始了近20年,从这个城市的外表来看,1976年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1990年,唐山市被联合国授予“人居荣誉奖”,这是中国历史上获得的第一个“人居奖”。明确的城市分区,完整的配套设施,清新优美的环境,这就是矗立在渤海之滨的新唐山。如果不是矗立于市中心区的唐山广场纪念碑,南湖公园里那面镌刻着祭文和24万罹难者姓名的“哭墙”,以及许多像于振剑一样细心的医生,关于33年前的痛楚,或许已经像城市建设时被推土机碾碎的残垣断瓦一般,被埋进地底,踩在脚下。10岁开始的噩梦第一项研究开始于1995年的1月,在一年多后的1996年11月截止。1695例受试者成为了此次的研究对象,他们分为两组,858例自身经历唐山大地震且有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和子女)震亡者列入研究组,而对照组是837例同样经历唐山大地震但没有一级亲属震亡者。“这个对比研究的主题是研究唐山大地震对人类心身健康远期影响,是我们此后一系列研究的开始。”于振剑介绍,这组样本是一群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医生深入居民区、工厂和离退休人员活动站随机抽取的来的,受试者要完成唐山大地震远期心身健康状况调查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包括焦虑、恐怖、强迫、敌对、偏执等)、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康奈尔健康问卷(CMI,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抑郁等18个项目)。全部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后,于振剑和同事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就像他们原先预想的一样,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对受害者产生了持久性应激效应,长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震后余生的人出现了一些创伤后应激性障碍,他们中患祌经症、焦虑症、恐惧症的比例高于正常的流调数据,有的高于正常值3到5倍。很多人失眠多梦、紧张焦虑,每到‘7?28’便会触景伤情等,那些经历了地震创伤的人群患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人群。”唐山有许多家和精神病治疗研究有关的医院,在唐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里,30年来都住着几位因地震直接造成的精神病人,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医院。这家专治精神病的医院,以前就叫唐山市精神病医院,1984年才改为现在的名字。“很难说相关的医院多了就是精祌创伤深的体现,但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患者。”于振剑说,有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虽然表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潜意识里仍然存在许多压抑的情结,生活中一旦遇到相似的经历很容易将当年的不良的情绪体验调动出来而发生神经症。河北省第一所心理学校唐山惠泽心理学校的创始人孙启亮是一名地震亲历者,1976年他只有10岁,“说出来怕你不信,我的记忆就是从10岁那年开始的,之后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