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浅析温室效应及应对措施.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温室效应及应对措施.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13/10/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温室效应及应对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目:浅析温室效应及应对措施
院系: 化工学院
专业: 化学工艺
班级: 2011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2年4月15日
目录
摘要…………………………………………………………………………………1
前言…………………………………………………………………………………1
1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1
……………………………………………………………………1
…………………………………………………………………2
2 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2
自然原因……………………………………………………………………2
……………………………………………………………………3
3 温室效应的影响……………………………………………………………3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3
海平面升高………………………………………………………………4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
对农业的影响……………………………………………………………4
………………………………………………………4
4应对措施…………………………………………………………………5
……………………………………………………5
其它方面的措施…………………………………………………………9
5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浅析温室效应及应对措施
摘要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不断增加和积累,使地球温室效应变得越来越严重。当前温室效应和由此而产生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共同关注的主题。本文简要阐述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了温室效应对人类的不利影响和各行业为控制温室效应应采取的措施。其中,重点介绍了控制二氧化碳的措施。
关键词温室效应原因危害措施
前言
自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完成以来,人类对食物和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其加大了对资源开发的力度。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排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不断增加,地球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地球变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1998年6 月的华盛顿热浪期间,美国Goddard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詹姆斯·汉森(JamesHanson )告诫公众说:“全球变暖已经出现。”此后20年,排放的温室
气体越来越多,气候越来越异常,高温、大旱、洪水、风暴、森林大火、冰川融化等极端自然现象频频发生,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损失。大量确凿的证据表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是长期以来人类不加节制地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致使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含量超过正常水平所引起的。由于温室气体的扩散和大气流动,使气候异常和由此引发的灾害无国界,因此,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问题。世界各国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日本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以及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都是人类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所作出的共同努力。尽管有的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拒不批准“京都议定书”,致使其实施艰难,但世界各国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都表示愿意作出最大努力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就为实施“巴厘岛路线图”以及将于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通过2012年后全球气候保护条约奠定了基础[1]。
1 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同时地表也会向外辐射近红外到远红外的长波光,若大气层中不存在吸收红外辐射的气体,太阳与地球的相互辐射达到平衡,地球会处于250K稳定温度状态。若大气中存在吸收红外辐射的气体,其作用的结果是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而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2]。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温室气体
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占大气层不足1%,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一氧化二氮(N2O) 、******碳化合物(CFCs)及臭氧(O3) 。大气层中的水气(H2O)虽然是“天然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但普遍认为它的成份并不直接受人类活动所影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