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现代中国道路的开创——五四运动所带来的影响摘要: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五四”运动开创了一条现代道路、中国道路:把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有效的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以改变不合理的世纪世界秩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劳动者当家作主为目标。“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到今年正好是90周年。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拉开后,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现代史上,“五四”运动都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终结,同时也标志着与工农相结合的先进知识分子所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彻底的人民民主革命的开始。五四所倡导的“平民主义”文化趋向,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理解、对待社会和民众的态度及立场的巨大转变,开辟了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走向中国社会基层,实现与工农相结合的人间正道。包括北京大学所提倡的“平民教育”和“勤工俭学”的教育理想,不仅对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影响重大,而且正是在勤工俭学的新的教育和知识实践的背景下,产生了新民学会和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等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干部上的准备。作为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起码打破了两个迷信:对于几千年帝制的迷信和对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及其政治体制的迷信。――不但要为苦难的中国,也要为世界和全人类寻找出路,这就是五四先驱者们的胸怀、视野、抱负、理想与担当,也是我们今天所要继承的宝贵精神遗产。五四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就在于摆脱传统的教条和洋教条,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道路,历史证明:正是五四所开辟的这条道路,既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现代世界。近代中国,在对外反侵略、对内反封建及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演进中,中国人始终在寻找一条顺应时代发展的道路,然而,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要么全盘西化、民族虚无主义;要么文化保守主义、竭力回归传统,陷入非此即彼的困境,直到五四运动前,始终未能找到现代化的路径。梁启超说:欧洲文明的迷梦破产了。但是《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书籍,让中国知识界认识到在欧洲之外有新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就是工农联盟、人民民主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后,面临着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重构。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学成为统治中国思想界二千多年的官方哲学,其对于建立封建等级制度、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它对民心世风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民族精神的凝聚,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近代帷幕的降落,儒学的保守性昭然若揭,其“三纲五常”、“上尊下卑”的反动作用也愈益明显,加之启蒙思想家向其发动的日趋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民主主义思想的冲击下终于解体了。儒学的解体意味着传统主流“文化一意识形态”的解构。传统文化的解构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流派的产生及流派之间的争鸣必然趋向文化整合和文化重构。五四时期中西文化冲撞中异军突起的马克思主义后来居上,遂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因此打开了崭新的一页,明清以来中西文化的相互会通以及中国本位文化的历史性转型也因此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