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微晶玻璃花岗岩的制造工艺2004-5-27阅读数:765次文字选择:因IZ0一、绪a优质花尚岩饰面材料只有优异的硬度和耐磨性、并A优美的外观花纹,一直是人们首选的建筑饰面材料。然而,天然花岗岩因:(1)含有一定量地放射性元素---氡,长期接触会对人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及国内很多大城市都已明令禁止有放射性地天然石材用于室N装饰。(2)|Aj部组成与结构的原因,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较差,造成抗风化能力和耐久性较差。(3)—些优质石材蕴藏量有限,价格昂贵。(4)天然石材的颜色花纹变化较大,整体装饰效果较差等本身固有的原因。市场迫切需要开发天然石材代用品。特别是近儿年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迫切地需要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天然石材替代品。近二十年来,各科研单位及生产企业纷纷研制开发了许多种仿大理石、花岗岩产品,如:无机胶凝和有机胶结的“仿大理石”,陶瓷仿大理石釉面砖和渗花砖,等等。所有这些虽然有一些具有大理石或花岗岩的花纹,但质感和性能却远远不及天然石材。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微晶玻璃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种具优异•,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开始研究开发微晶玻璃饰面材料,如前苏联开发成功地“矿渣微晶玻璃”、捷克斯洛伐克以玄武岩作原料生产地“人造玄武岩”和美国开发成功地“人造蛋白石”等等。所冇这些制品其理化性能都远优于天然石材,但没有天然石材那漂亮的外观花纹。很难作为天然石材的理想替代品。到了七十年代,日本电器硝子株式会社的科学家率先突破技术难关,研制出了具天然大理石外观、丑性能远优于天然石材的“结晶化玻璃大理石”,并于1974年开始工业化生产,商品名为“新型玻璃大理石(Neoparies)”。我们于1982年开始研宄“结晶化玻璃大理石”,次年就研宄成功了具花岗岩外观的“微晶玻璃花尚岩”,但在进行工业化试生产过程中,因气泡和变形缺陷无法解决,成品率极低,技术推广和产品商品化就此搁浅了。直到1994年南方某厂投资近亿元人民币建成了年产40万平米的生产线,他们经过近半年试生产,也同样遇到丫气泡问题无法解决而造成成品率极低,委托我们帮助解决;为此我们对过去的技术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讨论,认为气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点:玻璃融化不完全,残存有未排除之气泡,在二次烧结过程中膨胀形成。玻璃料水淬及淬碎料处理过程中混入的吸附水及杂质所为。由于热传递温度梯度的存在,烧结过程中板材表面先受热熔融,将气体封接在板材中,随着温度地升高,玻璃料黏度的降低,气泡浮向表面造成缺陷。在后来我们借助高温显微镜证实气泡也确实是由上述第二、三点原因造成地,遂产生了这样一个设想:如果我们研究这样一种添加剂即或者具有吸收气体的作用或者只较小黏度和表面张力能在烧结过程中使气泡顺利排出。问题不就解决了吗?1994年我们成立专门地技术开发课题小组,集中对以下技术课题深入地研究开发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出了微晶玻璃花岗岩消泡剂,基本彻底地解决了气泡问题。开发成功丫微晶玻璃花岗岩渗透着色剂,人大丰富了微晶玻璃花岗岩的颜色品种,仅需熔制一种G色料即可,无须因频繁更换熔窑中的玻璃料而造成浪费。分别采用黄河淤沙、废玻璃、金矿尾砂、锑矿尾砂和铝厂赤泥作主要原料研制出了理想地微晶玻璃花岗岩,扩大了原料来源,为废物利用和减少污染开辟了一条新路。用该工艺开发出了烧结法莖青石质日用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