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湖南浏阳一中2011年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南浏阳一中2011年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

上传人:追风少年 2011/9/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南浏阳一中2011年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浏阳一中2011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命题人:罗爱华审题人:肖平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guī) 阒无一人(qù) 僭越(jiàn) 戛然而止(gá)
B、连累(lèi) 徇私舞弊(xún) 霰弹(xiàn) 大笔如椽(chuán)
C、狷急(juàn) 虚与委蛇(wēi) 落魄(pò) 酩酊大醉(dǐng)
D、蓊郁(wěng) 便宜行事(pián ) 孱弱(càn) 沐猴而冠(gu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使用。
,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一栗。
,随着诸多脍灸人口的反满革命文章的流播,不几年,革命论胜行于中国。
,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
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B、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C、平时这欢腾的爱笑爱闹的小伙子,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一时之间竟变得期期艾艾地说不上话来。
D、有的官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放过一点儿便宜。这种“过屠门而大嚼”的霸道行为让百姓深受其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且是最为著名的饮品。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
B、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即将来临,“7•23”动车事故中失去双亲的小伊伊已躺在病床上将近一个半月左右。为了让小伊伊过一个开心的中秋节,新浪微博发起“给小伊伊画幅画”活动,号召广大网友们以笔传心,为小伊伊描绘美好的世界,同时告诉她即使经历过磨难,也不要忘记世界还有美好。
C、尽管命运没有赋予他们矫健、聪明的身躯与头脑,听不见世间的五颜六色和生活的交响曲,但是,残疾儿童少年同样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伴随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世界里,我们相信特殊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D、8月12日到8月22日,举世瞩目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繁华的经济特区深圳成功举行,这是我国近年来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园博会之后主办的又一次国际盛会。
二、文言文阅读(23 分。其中,选择题6分,断句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
太湖石记
白居易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族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会昌三年〔37〕五月丁丑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之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