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220kv变电站设计学习中心:奥鹏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批次:1009院校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9月2日吉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通过220kV输变电工程设计,掌握电力工程设计特别是变电站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2、熟悉国家规程、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贯彻执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促进技术进步的方针。3、熟练掌握电力工程的计算方法和CAD制图方法。4、充分认识电气设备选型必须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自主创新、控制成本、环保节约、提高效率、降低造价”的原则,努力做到统一性与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协调统一。5、通过22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6、通过改课题的设计,了解我国及世界发达国家目前电力系统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及运行管理水平。7、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电力系统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目前我国电网主要是以高压和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为主,其中220kV线路共有125500km,变电容量为350500MVA;330kV线路共有10800km,变电容量为20600MVA;500kV线路共有39500km,变电容量为152000MVA;而±500kV直流输电线路共有2265km,变电容量为1440MVA,云南到广东段±800kV直流输电线路共1438km是世界目前最高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线路。上述数据表明,220kV、500kV交流输电网是目前我国骨干电网。而超高压电网是国内外共同的发展趋势,从1972年第一条330kV线路,1981年第一条500kV交流输电线路的投产到2005年9月第一条750kV线路的建成,经历了33年的历程,而其中500kV超高压电网的发展经历了输变电设备绝大部分进口到目前全部国产化的进程。随着超高压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电压等级的进一步提高就成为必然。国外对特高压电网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将近40年的研究中,有关国家从理论研究、试验室研究、特高压设备的开发到建设实际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前苏联的莫斯科建设了1150kV试验站,开展特高压设备的绝缘特性试验工作,并建设了2条1150kV(最高电压1200kV)输电线路,分别从哈萨克和西伯利亚送电至乌拉尔地区,目前降压运行。意大利在1990年建造了1050kV的试验线段和1050/400kV的变电站,其中变电站的主要设备为GIS和自耦变压器以及与之相连的电缆系统。日本1999年建设完成了190km的1000kV输电线路(南北线)和240km的1000kV输电线路(东西线),目前这两条线路降压500kV运行,预计在2010年可升压至1000kV运行。在断路器的研究方面,实现了双断口结构方式(同时实现了500kV断路器单断口),保证了断路器性能的可靠性,同时使断路器向小型化发展。由于变压器在特高压设备中体积最为庞大,而目前500kV变压器已达到运输的最大极限,为了保证运输和现场安装的可行性,研究了将1000kV变压器一分为二的运输方式。:设计的内容力求概念清楚,层次分明,结合自己设计的原始资料,参考变电站电气设计工程规范,经过大变电站量翻阅工作,了解设计基本过程,从而进一步指导设计内容的开展。现将自己查阅文献的工作归述为:通过查阅馆藏书籍,课本和网络资源,了解电力工业的有关政策,技术规程等方面知识,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查询有关电气设备等最新动态价格及参数。从而为自己的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根据上述文献述查阅,进行提出我的设计思路和具体设计内容,以便于为设计工作提供有理可据的参考价值。通论文过查通过阅变电站设计规程,了解发变电站设计的一般过程及相关的设计规程,明白了自己要设计一个变电站的设计内容,清楚设计任务。如电气主接线设计,短路计算,设备的选择,防雷接地等。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路,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主要环节,主接线的拟定直接关系着变电站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是变电站电气部分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结合原始资料分析,以及各种接线方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综合比较,确定出最终的接线方案;、主变压器形式等进行选择;,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等,了解了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知识,学习了短路计算的方法,从而完成自己的设计中的短路计算部分;,因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作用和工作条件并不一样,具体的选择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是对它们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电气设备要能可靠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