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维普资讯
中医正骨年月第卷第期总· ·
针刀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综合征机理初探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
费骏石仕元魏威余涌杰刘一震
主题词肌筋膜综合征/治疗针刀疗法临床研究性外伤或慢性劳损造成软组织充血、水肿等创伤性炎症反应,
颈肩痛在临床十分常见,其病因大多属急慢性的软组织以后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炎性粘连、炎性纤维组织增生,最后
损伤,而逐渐发展为颈肩部肌筋膜综合征。临床常用抗炎镇形成组织变性和挛缩。在病变组织中,小血管受周围组织炎
痛药物及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但该病常反复发作,经久难症反应的影响,产生血管痉挛,引起微循环障碍,使血管内炎
愈。作者在年月至年月间采用针刀疗法治疗颈症因子释放,其中包括最能引起疼痛感觉的缓激肽、物质,
肩部肌筋膜综合征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加剧软组织痉挛和疼痛。持续性肌痉挛还会导致肌肉本身的
临床资料供血不足,产生新陈代谢障碍及营养障碍。
本组例,男例,女例。年龄最小岁,最大触发点是肌筋膜综合征的典型特征。近年来均岁。病程最短周,,。有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了触发点的存在和病
急性损伤史者例,颈肩部受凉史者例,慢性劳损史者理生理及神经生理学的基础。最近的微电极诊断证据证
例,原因不明者例。临床表现均有颈肩部疼痛,肌肉板滞, 实】,异常肌运动终板神经末梢处的乙酰胆碱浓度在休息状
颈部活动受限,查体在枕部、肩胛骨内上角、第颈椎椎板以况下存在着病理性增高,从而产生持续性肌节缩短和肌纤维
及斜方肌外上方等处找到“触发点”当用拇指按压触发点可收缩,因此出现了运动终板处的收缩结节。这种慢性持续肌
引起剧烈的疼痛及放射痛,并可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本组节缩短将大大地增加局部能量的消耗和局部血液循环的减
例,每例可找到触发点—个不等,枕后部者个,肩胛少,局部缺血和低氧可刺激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这些物
骨内上角者个,斜方肌者个,第颈椎板处者个,肩质使传入神经致敏而引起触发点疼痛。当伤害性感受器被致
胛骨下角者个。敏时,由传入神经将疼痛信号传入脊髓,产生了中枢疼痛信
号,再扩散到邻近的脊髓节段引起牵涉痛【】。长期的中枢疼
治疗方法
患者反向骑坐在靠背椅上,双前臂合抱置于椅背,低头前痛致敏可以增高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神经元受体池的扩
额枕于前臂上。选用号汉章针刀,按照朱汉章进针四步规大,造成顽固性牵涉痛。
程施术。①定点:触发点即为治疗点,用龙胆紫标记。②定由此可见,颈肩部肌筋膜综合征病灶局部存在炎症、粘
向:原则上使刀口线和颈椎纵轴平行或与治疗之肌肉纤维走连、挛缩、缺血等病理改变,而触发点的机制与脊髓的整合有
向平行。③加压分离。④进针:进针方向一般垂直于皮肤方着密切关系。这为针刀治疗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
向,在枕骨部位的治疗点应垂直枕骨进针。根据进针的具体依据。在本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在治疗后立即感到疼痛缓
解,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治疗过程中并未采用任何麻醉药
部位,其进针深度可达枕骨平面或病变肌腹,沿骨面或肌肉走
物辅助治疗。在过后的几天,症状还会进一步的改善。我们
向做先纵后横切割剥离数次即可出针。如痛点在肩胛骨内
分析其机理可能为通过针刀在慢性炎症病灶中产生了新鲜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