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淹溺救治指南.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淹溺救治指南.docx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3/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淹溺救治指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淹溺(Drowning)是指人淹没在水中,由于呼吸道被异物堵塞或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干性淹溺,占10%~20%)以及水进入肺后阻塞呼吸道(湿性淹溺,占70%~80%),而造成窒息和缺氧;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者,称溺死。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neardrowning)。一、流行病学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溺水而死亡者约几十万人,经复苏抢救而存活者中约有1/3的人遗留持久性的脑损害。另据报道,美国每年因溺水意外事故而死亡者近9万人,发生近乎溺死者约8万人,是美国意外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男性溺死是女性的5倍,男性溺死的高峰年龄段在15~19岁,女性溺死高峰则在学龄前的1~4岁年龄段。小儿溺水的发生率约为10~14/10万/年。日本厚生省1995年报告14岁以下溺死362人,其中1~4岁176人,%;5~%,溺死率>,,欧洲各国的2倍,是日本小儿意外事故中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淹溺以7、8、9三个月份发生率最高,%、%、%。而美国以5~8月份淹溺发生率最高,达60~80%。所有***溺死者中约45%伴有酒精中毒。我国上海市1991年~1995年院前救治溺水者共400人,其中院前死亡175人,%。因此,掌握正确的救治措施,在现场及院前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显得极为重要。二、分类   ㈠按进入气道内的水量分    分为干性淹溺、溺死和湿性淹溺、溺死;㈡按进入气道内水的性质分   分为海水淹溺、溺死和淡水淹溺、溺死;㈢按时间经过分  可分为⒈原发性淹溺、溺死,即指通常的淹溺,有干性淹溺、溺死和湿性淹溺、溺死;浸渍综合征,即冷水浸渍的瞬间,副交感神经反射致心搏骤停;潜水反射,包含面部及口腔内的冷水刺激引起的心搏骤停。⒉继发性淹溺、溺死,即指淹溺后(短时间内)发生肺炎及肺水肿,以及由此引起的死亡。三、发病机制   淹溺分为干性淹溺、湿性淹溺两大类。  人入水后因强烈刺激(如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发生反射性痉挛致声门关闭,造成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可引起心脏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图1)。在所有溺死者中约10%~40%可能为干性淹溺,(尸检发现溺死者中仅约10%吸入相当量的水)。通常干性淹溺以低氧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多不伴有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  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及肺内分流增加,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3、浸渍综合征  低于5℃的冷水淹没后,迷走神经介入引起心动过缓和室颤,诱发心搏骤停,与干性淹溺的发生机制相同。但与中枢性低体温所致室颤不同,冷水浸渍后即刻导致心律紊乱致心搏骤停。淡水(FreshWater)淹溺:江、河、湖、池中的水一般属于低渗,统称为淡水。因此我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淹溺者绝大多数为淡水淹溺,所以这里我们主要论述淡水淹溺。淡水属于低渗性液体,当大量淡水吸入呼吸道和肺泡后,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气管、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