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塞上听吹笛(上课用){PPT}.ppt

格式:ppt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塞上听吹笛(上课用){PPT}.ppt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5/10/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塞上听吹笛(上课用){PPT}.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课导入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这,就是边塞诗!个人、民族、阶级、国家和生存、发展、功业、荣耀在特定的时空交汇碰撞,激射出耀眼的光芒……鉴赏边塞诗,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进一步把握诗歌反映的时代风貌。
塞上听吹笛
淮阳一高
高二语文组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一、走近作者
二、背景探寻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年(722)至十五年(727)。高适一度浪迹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边关的风雨铸就了他安边定远的理想,也孕育出他那激昂粗犷的诗情。然而,在他的那些雄浑豪迈的旋律中,《塞上听吹笛》一曲,却跳动出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般的音符,这有给他的边塞诗添上了另一种色彩。
《别董大》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三、代表作一
《别董大》诗文翻译
其一诗意: 千里的云似乎变成了黄色,阳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其二诗意:四处奔波而无结果私下里我独自哀怜,一别京师已经十余载了却无所作为。大丈夫贫穷本来是无要紧的,可今日好友相逢,连酒钱都付不起,真是惭愧啊!(感慨自己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残酷。)
代表作二《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ing)旆(pèi)逶(wēi)迤(yí)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ù)应啼别离后。***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ì)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
《燕歌行》主旨
这首诗结合自己对边塞生活的体验,刻画了征战的各个方面:描绘了汉将出征的微风;揭露了将帅的骄傲轻敌和酣歌醉舞的荒***生活,以及因为他们不体恤士卒而造成的惨重伤亡。渲染了战争场面的悲壮惨烈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苦难。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五、走进文本
六、读译文悟情感
塞外的冰雪融了,苍茫的天地又铺展葱绿的草色。牧马的士众归来,已是霞晖染红的夕晚。 当一轮圆月照耀在辽阔的边塞上时,戍楼间忽然传出了婉转悠扬的羌笛之声。 那是谁在吹奏来自故乡的《梅花落》?这亲切的故乡之曲呵,在风中牵动了多少戍卒的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