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刍议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刍议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3/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刍议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刍议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旅游管理刍议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 夏凡乔本文在大量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电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的价值以及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进行论述,希望对相关研究者给予微薄的参考作用。一、生态文明概念的界定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它既从历史的纵坐标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又从历史的横坐标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风貌。因此,文明是表征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任何事物的主体都有环境,但并非任何事物都有生态。生命和非生命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但只有生命处于生态中。生态是生命的环境。对任何生命而言,其环境都是一个生态系统。这里所指的环境不仅包括无机环境如土壤、气候等,也包括有其它生物组成的有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环环相扣地运行着,任何一种自然物都在这个系统中发挥着自己特有的功能。人是生物群落中的消费者。他处在与生物群落中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关系中,处在与非生物环境的能量交换中。在有人参加的生态系统中,主要存在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两个子系统的统一。生态系统的平衡就是这两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即自然——人——社会的生态系统平衡。因此,目前对人类的生态环境的理解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由于对生态和文明概念的不同理解,造成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一种类型的概念,是针对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为目标而界定的,直接反映出其概念提出的实践意图,保护与恢复自然生态平衡,它是生态生产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是社会文明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领域的扩展和延伸。第二种类型的概念,是针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而界定的,能更好地与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生态文明就是要求人类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实践活动,创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产品,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做到既改造和利用自然,又保护自然,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尤其对解决当前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危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第三种类型的概念,超越了人与自然关系,认为生态文明不仅要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要协调和优化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一种理想的要求,也是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所追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境界与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理想相一致。因此,生态文明是在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科学的生态发展意识和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二、生态文明的特征首先,平等性是生态文明最根本的特征。生态文明的发展就是要消除工业文明的不平等发展模式:一是消除人与自然的不平等关系。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掠夺自然的基础上,而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的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努力消除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地位。工业文明是以少数国家奴役、剥削大多数国家为前提建立起来的。而在生态文明时代,着眼于全人类的平等与发展,承认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唯一性,从人类统一性的高度来认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