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骨骼系统第一节中轴骨骼一、头骨二、脊柱三、肋骨第二节附肢骨骼一、奇鳍骨骼二、偶鳍骨骼骨骼的分类鱼类的骨骼按其性质来分,有软骨和硬骨(软骨化骨、硬骨)。软骨──圆口类、软骨鱼类,由生骨区产生的软骨细胞,形成软骨,并终生保持软骨阶段。软骨化骨──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域内,经过骨化作用,逐渐代替了软骨而成的硬骨。膜骨──真皮和结缔组织等,由于硬骨细胞的作用,直接骨化不经过软骨阶段而成的硬骨。鱼类的骨骼按着生部位来分,有三大部分: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肋骨-内骨骼附肢骨骼:肩带、腰带、支鳍骨-内骨骼皮骨:鳞片、鳍条、鳍棘──外骨骼第一节中轴骨骼——头骨鱼类各部分的骨骼数目很多,低等与高等的不同种数目也不同,现仅以白鲢为例介绍各部分的骨骼名称、主要结构。鱼类的头骨可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脑颅──位于整个头骨的上部,用来包藏脑及嗅、视、听等感觉器官。咽颅──也称脏颅,位于整个头骨的下部,呈弧状排列,包围着消化道前端(口咽腔及食道前部)的两侧。第一节中轴骨骼——头骨脑颅白鲢的脑颅骨片有五十余块,按各骨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嗅区包括:鼻骨2块,前筛骨1块,中筛骨1块,侧筛骨2块,犁骨(锄骨)1块。2、眼区包括:额骨2块、眶蝶骨2块、翼蝶骨2块、副蝶骨1块、围眶骨(眶上骨2块、眶下骨16块)。3、耳区包括:顶骨2块、蝶耳骨2块、翼耳骨2块、上耳骨2块、前耳骨2块、后耳骨2块、鳞片骨2块、后颞骨2块。4、枕区包括:上枕骨1块、外枕骨2块、基枕骨1块。第一节中轴骨骼——头骨咽颅咽颅又称咽弓,一般有七对咽弓,第一对为颌弓,第二对为舌弓,第三至第七对为鳃弓。1、上颌区包括:前颌骨2块、上颌骨2块、翼骨2块、中翼骨2块、后翼骨2块、方骨2块、腭骨2块。2、下颌区包括:齿骨2块(膜骨)、关节骨2块(软骨化骨)、前关节骨2块(膜骨)、隅骨2块(膜骨)、米克尔氏软骨2块(软骨)。3、舌弓区包括:间(茎)舌骨2块、上舌骨2块、角舌骨2块、下舌骨2块、基舌骨2块、续骨2块、舌颌骨2块、尾舌骨1块、前鳃盖骨2块、主鳃盖骨2块、间鳃盖骨2块、下鳃盖骨2块、鳃条骨。第一节中轴骨骼——头骨4、鳃弓区包括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基鳃骨,均为软骨化骨。鳃弓有五对,每对鳃弓从上而下由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及基鳃骨组成。其中基鳃骨单一条状,其余各骨左右对称。第五对鳃弓在所有的真骨鱼类中变化甚大,通常叫咽骨(下咽骨)。在鲤科鱼类第五对鳃弓变成一对大骨片,也为咽骨(相当于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上长有咽喉齿(下咽齿)。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头骨比较软骨鱼类完全为软骨,没有骨片分化,由整块软骨构成,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的原始颅骨状态,故又称原颅。1、全部为软骨2、上颌由腭方软骨组成3、下颌由米克尔氏软骨组成4、舌弓由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基舌软骨构成5、鳃弓由咽鳃软骨、上鳃软骨、角鳃软骨、下鳃软骨、基鳃软骨组成6、无鳃盖骨,鳃裂直接开口体外硬骨鱼类低等硬骨鱼类或多或少有膜骨加入,高等硬骨鱼类全骨化,头骨由许多骨片组成。1、骨化复杂,有软骨化骨,也有膜骨2、上颌原腭方软骨骨化为腭骨3、下颌原米克尔氏软骨大部分消失或残留,另有膜骨的齿骨、隅骨及软骨化骨的关节骨共同构成下颌4、舌弓加入了软骨化骨的茎舌骨、上舌骨、下舌骨、膜骨的尾舌骨。5、鳃弓硬骨化成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基鳃骨,第五对鳃弓常由一块骨组成6、有膜骨的鳃盖骨硬骨鱼类头骨演化状态比较低等硬骨鱼类头骨数目数目多膜骨在头骨表面,头顶平犁骨2块有眶蝶骨上枕骨接顶骨,不与额骨相接整个脑颅较长鳃盖骨边缘光滑 自真骨鱼类起具有尾舌骨、下舌骨高等硬骨鱼类头骨数逐渐减少膜骨下沉,头顶高低不平犁骨1块无眶蝶骨上枕骨将左右顶骨分开,并与额骨相接整个脑颅缩短鳃盖骨边缘具棘状突起头骨各部的连接颌弓与脑颅的连接:颌弓包括上下颌,前方由上颌区的腭骨前端与犁骨相关节,后方通过续骨缝合着上颌区的方骨与后翼骨,续骨连舌颌骨,再由舌颌骨连接脑颅,与脑颅相关节。舌弓与脑颅的连接:由舌弓区的间舌骨连接续骨、舌颌骨,再由舌颌骨与脑颅相关节。第一节中轴骨骼——脊柱脊柱是由许多椎骨自头后一直到尾鳍基部相互衔接而成,用以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主要血管等。鱼类的脊椎骨按其着生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躯椎和尾椎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