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孔子《论语》阅读指南.docx

格式:docx   大小:5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孔子《论语》阅读指南.docx

上传人:wyj15108451 2019/3/6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孔子《论语》阅读指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哲学与人生读书会》2014年5月阅读书籍《论语》阅读指南一、基本内容介绍《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考证由孔子的孙子子思编纂而成,内容涉及哲学、教育、文学、政治等多个领域,与《大学》,《中庸》,《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是了解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论语》一共有20篇,512章(不同的版本章数稍有不同),15000余字,每一篇均以首句开头二字为篇名。由于为后人择取而编辑,所以并不能全面反映孔子本人的真正思想。但是,由于孔子“述而不作”,《论语》几乎是我们了解孔子思想的唯一途径。从《论语》中记载的孔子言行来看,孔子的思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这是孔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一生以恢复周礼,建立理想天下”,在他看来,通过简单的行政管理和刑罚来管理国家,是不行的,因此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基础,依靠道德来维持社会秩序。“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于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第二,在道德哲学方面,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树立了作为道德修养之最高境界的理想人格,这是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贡献。在《论语》中,“仁”是一个内涵非常复杂的概念,孔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其内涵主要有“克己复礼”、“爱人”、“忠恕之道”、“孝悌”等,除此之外,孔子还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什么是“仁”。第三,在教育方面,孔子在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在教育目的上,孔子把道德的培养看作教育的目的,教育内容的选定要服务于这一目的;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探索了很多方法,例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学思行”等;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当然,最重要的是,孔子把教育看作是治国的重要手段,这是对教育的作用的最深刻的认识。二、“仁”对人生的意义孔子为了复兴周礼,创造性的提出“仁”的思想来服务于这一目的,这是孔子的思想贡献。尽管由于这一思想不合时宜,在孔子生前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孔子试图维护的是一种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从而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推崇,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占据了主导地位,孔子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看来,也许孔子思想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并不一定是孔子的本意,但是,孔子思想中确实有一些内容,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等级制度是大有帮助的,这无疑是孔子思想中的糟粕。除此之外,儒学并没有让国家强大,也没有能够让统治者的统治长治久安,这表明其理论必有其先天的缺陷。我们今天学习《论语》,了解孔子的思想,显然不是为了从中吸取那些应该抛弃的糟粕,相反,在孔子的思想中,有一些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性的内容,了解这些内容,挖掘这些内容的时代意义,正是我们今天学习《论语》的真正目的。在我看来,孔子思想中对我们的时代和人生最具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他关于什么是君子,如何成为君子的学说。孔子提出了一种“君子”的理想人格,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彼此的信任和尊重,以及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孔子看来,仁者或君子,具有这样的特征:仁者爱人,对他人有爱心,对父母有孝心,对兄弟友爱,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