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情感涌动——课堂的灵魂.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情感涌动——课堂的灵魂.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3/7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情感涌动——课堂的灵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情感涌动——课堂的灵魂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没有情感的文章不算是文章,师生学****文章后无法生情,或用情不深,这也不算是成功的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三维目标中,情感居首。可见情感是多么的重要,她是文章的生命,她是教学的灵魂。我教了苏教版第十二册第24课《明天,我们毕业》,深有感触。一、教师的人格作用和情感引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他必须把凝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的理想、情感、意志、世界观、人生观等完全内化到其自身的人格结构中,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才能在平等对话的教学中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这是超越所有课程的重要的教育资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即将离别,我不舍。我把这份情倾注在了这最后一课,我用了四天时间做课件,晚上一点前没休息过。课后顾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老师,当您拖着疲惫的身体却又精神抖擞、满怀深情的给我们上课时,我非常地感动。其实,当我那天一踏进教室就已感动了许多学生。其次,我寄情于声。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不同的思想感情引起的。教师音量运用应适当,语速根据不同内容进行不同处理,音调抑扬顿挫。这样,教师的情感才能被真正地表达出来,从而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我在范读“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你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时,我的声音是低沉的,略带忧伤,不知为什么,稍微有点哽咽。一丝忧伤涌上我的心头。我教毕业班已五年了,年年此时面临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我自诩坚强,可情到深处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失落,看着可爱的学生即将离去,心中空空荡荡的。我这一细微变化没有逃过学生的眼睛。顾奉宇在信中写道:老师,您声音变了,您想哭,对吗?我的情绪进一步感染了学生,原来老师对我们也是依依不舍。当我叫陈静朗读时,她竟半天没读出一个字来,此时她的眼中满是泪水。我寄情于体态。不同手势,不同动作,不同表情,皆可表达不同的感情。上课时,我的手势是轻缓的、温柔的。我的微笑是真诚的。我的目光是深情的。我的表情时而严肃,时而微笑,时而凝重……学生心领神会,他们议得动情,读得深情,表达充满真情,与我产生了共鸣。二、定准情感基调,创设教学情境。《明天,我们毕业》一课是抒写师生之情的散文,眷恋之情贯穿全文。即将离别,心中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上课时我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是我们的最后一节课。我特别重读了“最后”这两个字。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用眷恋的目光看着我。最后一课,即将离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割舍啊!接着我播放了《祝福》的视频,借助音乐和视频的感染力,学生一下子被带入了创设的情境之中—惜离别,诉离情。三、强化情感体验,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体验,多是出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应注意将学生从抽象的文字引向现实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启示中寻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