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山东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总结实用.doc

格式:doc   大小:83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东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总结实用.doc

上传人:2623466021 2019/3/7 文件大小: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东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总结实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言虚词考前再强调而(7)以(7)之(4)于(3)者(2)则(2)为(2)与(2)焉(1)何(1)且(1)其(2)乎(1)乃(1)若(0)所(1)因(1)也(0)想起几个特殊用法想到一个经典例句而(7)(06、07、08、09、11、12、13)(一)连词。。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③北救赵而西却秦,。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07高考)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08考)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09高考)④朝济而夕设版焉(11高考)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13高考)。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我腾跃而上(12高考)可挈尊罍而饮(13高考),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以(7)(06、07、08、09、10、12、14年)(一)。译为:拿,用。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③以地事秦④。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10高考)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③秦以攻取之外④苟以天下之大⑤。译为:把。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②操当以肃还付乡党。③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④具告以事(14高考)、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祯十七年夏。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译为:因为,由于。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不赂者以赂者丧(07高考)。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二)连词。。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②忽魂悸以魄动。,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②樊哙侧其盾以撞。③各各竦立以听。,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08考“欲劙颈以塞责耶”)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②宁许以负秦曲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①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诸侯以公子贤……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④洎牧以谗诛(09高考)④但以刘日薄西山(12高考),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08考“群扶以归”)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三),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起调整音节作用。逆以煎我怀。之(4)(07、10、11、15)(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①申之以孝悌之义(他们)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他)③先妣抚之甚厚(她)④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你)2指示代词,这,此,这些。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之二虫又何知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①是谁之过与②此亡秦之续耳(2011)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①纵一苇之所如/不知东方之既白/哀吾生之须臾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07高考)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0高考)3宾语前置标志。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何陋之有?4定语后置标志。无爪牙之利(15高考)②凌万顷之茫然5衬助。①填然鼓之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③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