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李子荣教授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8,700KB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子荣教授课件.ppt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3/7 文件大小:18.2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子荣教授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PreventionofSSI)中日友好医院骨科、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李子荣现代外科学发展:以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为基础麻醉(无痛手术)灭菌与抗菌(防止感染)血型与输血灭菌与抗菌18世纪以前,外科手术后多数伤口化脓、炎症,认为伤口化脓是愈合的必经阶段1862年,法国化学家LouisPasteur’s发现细菌,探明手术伤口的感染系细菌所致3年后,英国医师JosephLister在骨科手术中采用灭菌术,伤口Ⅰ期愈合,无菌新时代1940年代,抗生素应用,进一步降低手术伤口感染率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感染率降低,但仍存在美国2600万例/年手术,感染率2%~5%30万~50万例,化费巨大延长住院时间,患者残疾度增加严重者死亡,MRSA:更高,70%死亡与SSI相关占院内感染第三位(14%~25%)中国?SSI:定义和分类指手术伤口、植入物、体腔、骨与关节及手术时累及的其它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有内植物可追溯到100天)1999年由美国CDC发布(MangramAJ,;20:250)切口分类 (MaugramAJ,;20:250)Ⅰ级/清洁切口:无炎症Ⅱ级/清洁—污染切口呼吸、消化、生殖、泌尿道手术,无不常见污染Ⅲ级/污染切口开放、新鲜、意外伤口,有较大的无菌缺陷(如开放心脏按摩),胃肠道有较多的溢出物,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处切口Ⅳ级/肮脏—感染切口陈旧性创伤伤口,伴无活力组织存留,存在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即术前手术野有术后感染的微生物SSI定义:NHSN(USA)感染类型切口感染:仅累及切口处皮肤及皮下组织浅表:发生在手术后30天内,下述之一从切口中有浓性分泌物从浅表切口培养阳性疼痛或触痛、肿胀、发红、热诊断由外科医师或内科主治医师作出深部:感染累及深部软组织(筋膜/肌肉层)(30天内,如有内植物则可追溯1年)从切口深部,甚至从器官间隙引出浓液自发性裂开或由外科医师审慎地打开,作培养阳性,如未培养,存在发红和局部疼痛直接检查(放射线检查或再手术等)发现脓肿累及切口深部诊断由外科医师或内科主治医师作出器官/间隙:感染累及在手术过程中切开或操作的组织,排除皮肤切口/筋膜/肌肉层,操作后30天内(如放置内植物则延至1年内),伴下述之一经过穿通伤口进入器官/间隙的引流有浓性引流物无菌下手术或吸引获得的组织或液体标本有阳性培养手术或由放射或组织病理检查有感染的证据诊断由外科医师或内科主治医师作出内植物定义:手术中永久放置在病人体内的非人体获得的物品、材料或组织(如人工心脏瓣膜、非人体血管移植物或人工关节假体)SSI发生的因素细菌因素:数量、毒力、组织粘附性及侵入性患者自身:营养、抵抗力、免疫力及是否有糖尿病手术操作因素:组织创伤程度,手术室无菌情况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规范应用内植物(内固定、人工假体、关节、支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