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ppt

格式:ppt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ppt

上传人:459972402 2015/10/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典诗歌表现手法
诗歌鉴常中有关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前只要求考生对题目中的解说进行正误判断,而现在则要求考生独立作出分析,并作简要的阐述。这就要求考生对常见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在考前,要对此作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
我国古典诗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是直接叙事写景的手法;比是打比方,是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是烘托气氛的渲染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很大,后世出现的多种表现手法都可以看作是赋、比兴的发展或综合运用。
下面结合实例简要介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20种。
1、赋
《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几句诗直接叙写刘兰芝出嫁前既学女工又读诗书,是个聪明能干而又有才学的女子,用的就是赋的手法。
2、比,包括比喻和比拟,这里先说比喻
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将春风比作剪刀,裁出了美丽的春天。将春天大自然的活力写得十分形象生动。
3、兴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两句诗是个引子,引出下面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历史剧故事。这两句诗本身暗含着比喻夫妇离别的意思,但这只是一种暗比,跟直接打比方有区别,它起的是渲染悲剧气氛的作用。
4、情景相生。这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手法。有借景抒情、景中寓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等到不同的说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上句写天地愁惨之景,下句抒赴死如归之情。写景对抒情起烘托作用,情也悲壮,景也悲壮,可谓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几句诗,虽没有直接抒写感情,但从所写之景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很好的。诗人远离官场,在恬淡的田园生活中自得其乐,这种心情自然地流露在景物描写之中。
5、托物言志。借助所咏之物来抒写主观情思的手法。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我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人所写之梅,实际上正是自己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写照,同时借助梅的形象也抒发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追逐名利以及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思想情感。
6、以小见大
《寒食》:春城何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是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庭的特权,讥讽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重大主题。
7、以少总多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抓住几样富有代表性的早春景物来写,早春气息扑面而来,读者所见已满眼都是早春景象。
8、化虚为实
刘长卿《新年作》: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诗人孤寂的心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诗人通过终日与岭猿、江柳为伴的具体场景把这种心情表现了出来。
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愁是无形的,可剪可理之物是有形的,无形之愁被化为有形之物来写了。
9、侧面描写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对罗敷的美,在这里没有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写见到罗敷者的动作行为来间接地加以表现,这就是侧面描写。这种描写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是一种巧妙的写法。
10、通感
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色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人的听觉的,“春意闹”使听觉视觉相通,是通感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现得更条生动、更真切。
11、夸张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极言白发之长,是为了表现作者受排挤被贬谪的愁思之深。
12、衬托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的思乡之情以游子眼中所见之景来烘托,景物带有哀愁的色彩,衬托的是思乡的哀情。这也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文天祥《酹江月》: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以容颜变化之大衬托爱国心之坚,这是反衬。
13、对比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将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与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照起来写,极大地增强了感染力。
14、用典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用汉文帝召见贾谊的故事,讥讽当朝不用贤臣,抒怀才不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