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市河***路立交节点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线路分册;2、*市***、规程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D60-2004)。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3—2007)。3)《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4)《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O62-2004)。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J041-20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二、编制原则:、系统的组织和部署。2、本工程为*****工程改造工程,在施工期间应保证**路、**路车辆通行,安全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一是珠江立交桥加宽改造,二是******路立交桥新建互通立交的匝道工程及**路两侧新建及改建辅道工程,三是**路与**路立交桥桥面罩面工程。前两个部分是施工进度控制的重点。、架设的工艺要求。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本工程为现状**路珠江路立交节点改造工程,主要设计工程为跨线桥拼宽与河滩路主线加宽及辅道、匝道设计。1、道路工程**路互通式立交位于**路与**路、英阿提路交叉处,交点桩号为K0+,交叉角度94°0′46″被交路上跨**路,为一条东西向的城市次干道。立交型式为长条形苜蓿叶互通式。珠江路立交北起桩号K0+000,终点桩号K0+800,全段长度800米。**路东西两侧设置辅道,西侧有现状辅道,辅道抬抬升段后与之接顺,东侧新建辅道。,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0+。2、桥梁涵洞工程本工程桥梁涵洞工程包括**路立交桥加宽、两座涵洞、两座人行天桥。**路跨线桥部分在保留原老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双侧拼宽,采用三跨25米简支结构与一跨10米的现浇空心板结构,,°。上部结构为预应力钢筋砼小箱梁,,,,,箱梁间采用现浇湿接缝连接,湿接缝宽度均为40厘米,,,,1号、2号墩采用结构形式基本与原结构相同,为倒T盖梁接立柱形式,,宽2米,,,,上部墩帽采用倒T形式,,桥台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桥台,台身高4-5米左右,,台身采用C30混凝土结构,,:为保证行人跨越珠江路西侧新建的匝道,需修两座行人天桥,人行天桥采用预应力钢筋砼小箱梁,跨度30米,,梁宽4米,引桥梯道采用钢筋砼连续梁,,两跨为一联,涵洞工程:在**路立交桥东侧,新建两条匝道与河滩路进行互通立交通行,采用填土路基形式,为保证行人通行,在新建匝道上修建两座盖板涵,三、工程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车速本立交主线设计速度同所在路段,即河滩路主线80KM/h。匝道设计速度为30KM/h,回头曲线部分按20KM/h设计,被交道路珠江路设计速度为40KM/h。2、平纵设计指标立交区内**路平曲线为R=3015m,。匝道平曲线最小半径为21米,设计D匝道回头曲线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5米,被交线线型为全直线段。**路纵断面设计按照原路面结构主线加铺层14CM厚度进行控制,%,%,道路最大填高24厘米,最小填高7CM,设计纵坡均满足《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凸型20000m,凹型16000m.**路辅道自桩号起点处抬升,抬升段长度为340米,抬升段后开始与河滩路纵坡顺接,在桩号K0+**%.%,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2000m,%,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1500m,凹型900m,:被交线**路纵坡按原路面铣刨2CM加铺4CM进行控制制,%,%.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1600m,凹型2000m横断面**路:中央3米分隔带+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