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环境生态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环境生态论文.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3/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环境生态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环境生态论文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文/裴晓菲摘要科学、协调、系统的环境标准体系对于支撑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两级五类环保标准体系的现状与成效,分析了环境标准体系存在着国家标准制定(修订)滞后、地方环保标准发展缓慢、环境管理制度不匹配和标准科研与基础条件有待加强问题,提出加快国家重点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大力推进地方环保标准制定实施、完善环境标准相关配套制度与夯实环保标准工作基础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体系;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标准是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开展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进行污染治理、依法排污的主要依据。科学、协调、系统的环境标准体系对于支撑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现状与成效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现状我国环境保护标准是与环境保护事业同步发展起来的,从1973年发布第一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历经5个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标准体系,全面覆盖水、大气、土壤、固废、噪声和辐射污染控制等领域。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经历了5个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73-1978年),环保标准起步阶段。主要体现为《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的制定和实施。第二阶段(1979-1987年),环保标准体系初步形成阶段。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环保法》(试行)对于环保标准的规定、1985年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并下设规划标准处,开始了环保标准有组织的、系统的研究和制定。在此期间制定发布了41项行业型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初步建立了以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主体,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相配套的国家环境标准体系。第三阶段(1988-1999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和环境质量标准修订阶段。在此期间发布了64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包括《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火电、钢铁、纺织染整、水泥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空气、土壤、海水、渔业水质、农田灌溉水质、电磁辐射等环境质量标准颁布,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第四阶段(2000-2010年),环境标准快速发展阶段。以2000年《大气污染防治法》、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等明确“超标违法”为标志,环境标准类型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发布了造纸、制药、合成氨、电镀、锅炉、轻型汽车等118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标准体系调整为以行业型排放标准为主、综合型排放标准为辅。第五阶段(2011年至今),环境标准体系优化阶段。以《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标志,环境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污染物限值更加严格,要求更加刚性,同时优化体系并加强标准的实施监督。截至2016年7月1日,我国累计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969项,其中现行有效标准1720项。已经建立了两级五类的环保标准体系,两级为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五类包括15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161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977项国家环境监测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546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