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历史课与学生心理_历史论文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是一个人感受自己的方式,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信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特征,自信心是指对自己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正确性深信无疑,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成功。自信心强的人总认为自己的能力无穷,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价值,我国的跳水运动员高敏在高手林立的奥运场上镇定自若,屡屡击败对手,在最高的领奖台上微笑着,靠的就是自信心。一个人若经常体验到失败的痛苦,就会低估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获得成功,增强其成功的体验,有了成功的体验,肯定了自己,相信了自己,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地去探索,去争取成功。为帮助学生成功,教师必须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创设成功机会,从情感维度上处理教材,使教材和学生需要相统一,在此基础上获得成功,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培养自信心。一鼓励唤起自信心认可学生是促进学生自信心产生的催化剂。作为教师要时刻留意每一位学生,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学习《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时,提出“隋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学生总结的不是很全面,但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最后教师做简单的概括,并重点强调这是同学们善于思考、积极回答的结果。这足以成为树立信心的动力源泉,唤起学生自信心。二活动产生自信心多活动即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为他们自我表现和获得成功提供机会。据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教学过程应使学生的听课与活动交替进行,动静合理搭配,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相对来说,成功体验也多了,产生了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亲自经历获得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各种劳动成果,体验成功。每节课中还应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言交流的机会,如课堂上的个别发言、小组内的相互交流、同桌间的交流、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交流。例如学习《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哪里?学生的见解各不相同。有如学习《璀璨的文学艺术》一课,让学生描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感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神韵,可以想象学生描摹的是结果,但通过学生与学生间交流,教师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