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走进名人_10594.ppt

格式:ppt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名人_10594.ppt

上传人:redkcbx064 2015/10/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名人_10594.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走进名人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如《孟子》一书, 现存七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作者简介: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 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孟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有不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言词语。
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运用对比,逐层深
入的论证的写法。
“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听读课文,要求:
1、听准字音;
2、分清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