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洛神赋图研究摘要:《洛神赋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图以三国魏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为依据,加入了画家自己的主观想象和理想,将不同情节置于同一画卷,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卷的不同场景屮反复出现,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将画面分隔成不同情节,使画面既分隔又相联接。像一出三幕的戏剧分为:“惊艳”、“陈情”、“偕逝”。图中树木、山石的表现技法可以看出顾恺之对山水画的探究开始了尝试关键词:笔墨;意境;构图;设色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047-02顾恺之(约344年一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尖,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画家。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约364年在健康(今江苏南京)瓦官寺画壁画,所绘《维摩洁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顾恺之时称:“虎头三绝”一一XT绝、画绝、痴绝。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高古游丝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而“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祌,祌妙无方,以顾为最”的顾恺之,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风,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风风格相异。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馆,,,是绢本设色。故宫收藏的这幅宋人摹本也保存着原作的风韵。《洛神赋图》是根据三国时期曹植名著《洛神赋》创作的画卷。顾恺之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的描写了原赋屮的意境。在此《洛神赋图》卷中,我们可以找到原作所要传达的思想境界。一、创作背景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生巨变的时代。思想上玄学兴起,名士们崇尚“清谈”,蔑视名教,张扬个性,炼丹吃药,甚至做出一些惊世骇俗之事。这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玄学从老庄思想演变而来,谈玄论道的士人们“重精祌、轻形骸”,追求真性情,追求一种不为外物所累、不为世俗观念和道徳律令所束缚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文化思想环境屮,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与我们的题目密切相关的诗人曹植、画家顾恺之,就是其中的两位。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在诸多兄弟屮最有才华。曹操曾想立他为太子,但因他“任性而行”,改立曹丕。曹操死后,曹丕和曹?倍运?百般迫害,名为王侯,实为囚徒。他的著名的“七步诗”,就是纪述这种迫害的。政治上失意的曹植,感情上也颇为不顺。相传他与上蔡(今河南汝阳)县令甄逸的女儿甄氏相恋,后來甄氏却被嫁给袁绍的儿子;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甄氏又转嫁曹丕。公元220年,曹丕称帝,甄氏被立为皇后,生有一子,即后来的明帝曹?薄2茇e?而宠幸郭后,甄氏在抑郁中死去。不久,曹植入京朝见,曹丕知道他心仪甄氏,故意将甄氏生前的爱物玉镂金带枕给他。曹植睹物思人,感伤不己。他从京城返回封地时途经洛水,触景生情,借着楚国诗人宋玉所讲洛神的故事,写下著名的《感甄赋》。后来,明帝曹?蔽?避嫌,更名为《洛神赋》。传说洛神是伏羲的女儿,因溺于洛水而为神,名曰宓妃。《洛神赋》通过描写曹植本人与宓妃不期而遇到人神两分离的故事,寄托了对甄氏深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