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走进作者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国内奖。她13岁从天津13中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列读英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91年获得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关于北大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初名京师大学堂,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中心的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想和社会思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正在读读大三时得田晓菲,写下了本文。整体感知第一部分:“我”写作本文的缘起第二部分:北大为每个学生展示了动人的新世界第三部分:“我”是不系之舟研读第一部分七岁:看照——初识北大(梦想)十岁:乘车——经过北大(信心)十三岁:圆梦——进入北大(际遇)十六岁:成长——回顾北大(茫然)研读第二部分田晓菲展示了北大的哪些内容?北大的图书馆;北大的人:同学老师6——9段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充满自信)——近乎绝望——激动不安——沉静愉悦安详——思索怀疑摒弃相信——渴望飞翔课堂检测读6——9段,回答问题:?作用是什么?“不再……不再……不再……而是……”写出了什么?再造一个类似的句子。北大图书馆给作者带来的启示。作者决心在北大丢掉浪漫的幻想,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努力追求。:“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运用比喻,把图书馆比作仙宫,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渴望读书的激动心情。:“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语言,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运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书对“我”的吸引,徜徉在知识海洋中的欣喜之情。研读10——12段学生专注入迷敏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老师绅士风度和蔼可亲怪僻潇洒谈笑风生古朴凝重严谨诚恳师生间平顺自然的关系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河流”比喻北大的前进轨迹“船客”比喻学生“舵手与船工”比喻北大的导师和老师“风景”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90年前的源头”指北大建校于9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