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中药汤剂是中药常见传统剂型,是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为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确保中药汤剂安全有效,加强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中医药理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参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以及《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规范。一、设施与设备1、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和实验动物房。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不应对煎药过程造成污染。2、中药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根据医疗单位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应设有储藏(药)室、准备室(区)、煎煮室、清洗室(区)、更衣室,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3、煎药室应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有防止污染、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有效措施。室内应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设施。4、煎药室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5、煎药室必须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具有储药设施、冷藏设施。6、煎药工作台面应平整、清洁。7、煎煮室应备有量杯(筒)、过滤器、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8、煎药容器以陶瓷、搪瓷、不锈钢器皿为宜,禁用铁制器皿。9、储药容器应密闭,做到防尘、防霉、防污染。用后应及时清洗,用前应严格消毒。二、人员1、煎药室应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把关及管理工作。2、煎药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中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3、煎药人员应有健康档案,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患者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4、煎药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在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工作,并穿戴专用的工作衣帽。工作服要定期清洗、整理。三、煎药操作方法按本管理规范制定本单位的煎药操作规程(SOP),按操作规程和医嘱煎药。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发药时要认真核对与处方是否相符。各个环节操作应严格按照SOP进行,防止差错。每方(剂)煎药应有一份反映煎药各个环节的操作记录。记录应保持整洁,内容真实、数据完整。(一)一般药物的煎煮法1、煎药必须使用饮用水。待煎药物应先行浸泡,然后煎煮。一般浸泡30-60分钟。煎煮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水。2、应根据方剂的性能确定煎煮时间。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一般药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分钟至一小时。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药剂第二煎的时间略缩短。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3、煎药量:儿童服用一般煎至50-150毫升,成人服用一般煎至200-300毫升。或遵医嘱。(二)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应按医嘱进行,确保煎药质量。1、先煎药:应煮沸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同煎。2、后下药:在群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煎5-10分钟。3、另炖或另煎药: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开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另煎药应切成小薄片一般煎2小时左右,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药时间(用水适量)。4、溶化药(烊化):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