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9
文档名称:

老子与百姓生活.doc

格式:doc   页数:16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老子与百姓生活.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5/10/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老子与百姓生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老子与百姓生活
目录

姚淦铭简介
姚淦铭,1948年11月出生,江苏吴江人。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后执教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为中文系主任、教授。曾获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任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兼任苏州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两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
姚淦铭教授的学术领域广泛,主要从事于甲金文、古韵训法、书学理论、王国维学术专题、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化的研究。其学术研究求新求深,并重视交叉学科的开拓,成果颇丰。
《汉字与书法文化》、《汉字心理学》、《哲思众妙门》、《礼记译注》、《王国维文献研究》《王国维文集》

序: 老子与我们同行
第一讲老子其人其书
第二讲老子谈饮食之道
第三讲老子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第四讲老子谈成功之道
第五讲老子智慧与现代女性之美
第七讲老子的智慧与家庭的和谐
第八讲老子智慧与现代式离婚
第九讲老子与人际关系的智慧
第十讲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的识人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中的竞争
第十三讲老子智慧与交往的心灵淳朴
第十四讲老子智慧与交往中的言说
第十五讲老子智慧与交往中的聆听
第十六讲老子谈“善”的智慧链
第十七讲老子智慧校正“厚黑学”
第十八讲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的境界
后记

序: 老子与我们同行

◇魏淑青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在制作电视节目时惊喜地发现,很多电视观众越来越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家是想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享受生活;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更好地把握今天,展望明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百家讲坛》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让更多的专家学者走出象牙之塔,走向人气指数最旺的民间,去为普通百姓服务。
江南大学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姚淦铭教授,就是这些从象牙之塔走出来的学者中的一位。
那么,应该让姚老师讲些什么呢?我们很多人都觉得,他长得挺“卡通”的,很有老子遗风,就让他讲《老子》吧(《老子》也叫《道德经》)-当然,这只是个玩笑。重要的是,他不仅对《老子》有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同时他也有比较强的亲和力,这可能更为电视观众接受。
那么,《老子》又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不妨在这里引用美国作家麦克·哈特说的一段话,他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说道,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在国外被人广泛翻译和阅读的一本书就是在两千多年以前写成的《道德经》。在西方社会,《道德经》比儒家经典更受欢迎,至今少说也有40种译本。除《圣经》以外,任何书籍在数量上都无法与《道德经》相提并论!
我想,大概这也就是前几年《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原因吧。但我们不禁要问,《老子》只有短短五千字,它涵盖了很多妙义,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内容几乎涉及到了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在国外名气又是那么大,却为什么不为我国的普通百姓所了解、所熟知、所运用呢?这固然有《老子》一书太艰深、太抽象等方面的原因,但毋庸置疑,也有传播方面的原因。那么,以“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为制作理念的《百家讲坛》栏目,如何做到“古为今用”,而且是为普通百姓所“用”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如何将《老子》推向普通百姓,让他们看得进、听得懂、记得牢,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呢?这就要聚焦现代人的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地把《老子》贴近现代百姓生活的智慧演绎出来。现代人需要什么,就讲什么-这似乎有实用主义的嫌疑,但我们主要是想强化《百家讲坛》栏目的“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为电视观众服务,最终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比如,现代人处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心理需要按摩,我们就让姚老师讲《老子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现代人关注身体健康,就讲《老子谈饮食之道》;现代人渴望成功,就讲《老子谈成功之道》;现代人在女性美、爱情、婚姻、家庭问题上有许多迷惘,就连续讲了用老子的智慧来看待这一切;现代人在竞争、职场、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困惑,就又连续讲了老子智慧的一系列的解读和运用。如此等等,《百家讲坛》关于《老子》的演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出来。
姚老师用他诗化的语言、通俗的比喻,将老子的非凡智慧与百姓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巧妙地用老子的智慧为我们分析现代人存在的许多问题。他演讲生动深刻,脱口成章,循循善诱,春风化人,很受电视观众欢迎,觉得老子原来离我们这样近,老子的智慧原来是这么贴近我们百姓生活!
本书是姚老师在《百家讲坛》演讲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本书的特点一如演讲,将深刻的哲理,用通俗的语言浅显地写出来,人人可读,人人可懂,人人可用。一书在手,可以启发新知,可以滋生新智,可以与大智者老子促膝谈心,可以与他结伴同行,心中永远盈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