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伤逝专用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215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逝专用课件.ppt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3/10 文件大小:2.1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逝专用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鲁迅简介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陆续创作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伤逝》创作背景《伤逝》的创作与易卜生创作的《玩偶之家》的传入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潮有密切的关系,娜拉从幼稚的和谐到复杂的矛盾,从安于玩偶之家到坚决出走的过程是妇女觉醒的苦难的历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思想的传入,在中国在个性解放的思潮下,中国出现了很多反应妇女反抗、争取自由权利的剧目,如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欧阳予倩的《泼妇》、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等,他们在剧目中极力里歌颂女性的觉醒,并鼓励女性寻求自身的权利,因此出现了很多“娜拉”,他们离家出走,和家庭决裂,力求争得与男子同等的权利。针对这种时代思潮,鲁迅深入地进行了探讨。1923年12月26日,鲁迅往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演讲,题目是《娜拉走后怎样》,这之后创作了《伤逝》。阅读提示这是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故事写一对青年男女涓生与子君冲破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最后却以悲剧告终,在这里鲁迅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个人奋斗出路有一个尖锐的的回答。而对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又有怎么样的时代意义?/?(1)、人物形象意蕴(2)、从作品解读出发,认识《伤逝》思想艺术价值,体会鲁迅先生对于婚恋的独特思考。(3)、《伤逝》中主人公悲剧的根源(4)、对于主人公形象的价值评判思考问题?子君的形象子君是受到五四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女青年,她所接受的主要是个性解放思想。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确实可以说是五四后中国女性个性觉醒的宣言。子君勇敢地和封建旧家庭闹开,大无畏地对待那些讥笑和轻蔑的眼光,和涓生建立起由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小家庭。这些描写,表现了个性解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