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语文教学与语言文字规范语文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的语文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国家陆续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规范。语文教学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些规范。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因素影响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写法不同,这容易给教学造成混乱。如“骤”字,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课课文及课后生字表中的“骤”字倒数第五笔均为竖,没有钩,而课本后附的生字表及词语表中的“骤”字倒数第五笔却都是竖钩。同一册书中的同一个字,有的有钩,有的没有钩,会给学生学习汉字带来混淆,应该统一。还有“货”字,第四笔写成了斜钩,和贷款的“贷”字极为相似。而其它各册中出现的“华”“货”等字均为竖弯钩,在工具书中,以上诸字无论是楷体还是宋体,均为竖弯钩。二、有些教师普通话不标准也是影响语言文字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字音不准不对。有的老师常把“处理”的“处”读成去声声调,“心宽体胖”的“胖”读成后鼻音韵母。有时干脆就是“秀才识字猜半边”,如把“莘莘学子”的“莘”读成“辛苦”的“辛”。其次,错字别字经常出现。例如“分辨”和“分辩”分不清,“急躁”“欢度”“提纲”写成了“急燥”“欢渡”“题纲”。有的老师不注意字形规范,使用已被废止的简体字,如把“停”写成“仃”,把“数”写成“由”加反文旁,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繁体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第一,要提高认识。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意义,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教育教学,对培养年轻一代的重要意义。第二,要严格责己。语文老师首先在语文教学方面为人师表。在朗读、讲话和板书方面做到发音正确,书写正确,有了错误要及时纠正。第三,要不断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语文教师也要终生学习,不能满足现状。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总有学不完的知识;语言始终在发展,总有学不完的东西。语文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这并不排斥其他重点,诸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等。忽视或放松语言文字规范的教学,将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