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通市儿童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积聚人才资源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必须始终坚持科教优先、儿童优先的发展原则。儿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儿童工作,保障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发展,是加快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南通的根本保证。为促进全市儿童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增强我市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在全面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又快又好地发展我市儿童事业,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江苏省2006~2010年儿童发展规划》和《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特制定《南通市儿童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我市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南通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05年)》,儿童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全市儿童的生存环境日益优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各项权利基本得到保障。——妇幼卫生现代化稳步推进,儿童生命质量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九五”‰、‰‰、‰。——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儿童少年受教育水平继续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加强,小学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男童和女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差异已基本消除,儿童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家庭育人工程成效显著,家庭教育普及面达98%。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少儿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儿童文化艺术素养得到提高。成立了南通市少儿艺术团,每年举行大型文艺演出,媒体还开办了少儿栏目,丰富了儿童的文化娱乐生活。——全面实施有关保护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市建立了流浪儿童救助中心,设立了少年法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活动,不断加强儿童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同时,我市儿童及儿童事业的发展还不够平衡,部分地区存在着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上升、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凸现、文化娱乐活动设施不足、儿童平等享有教育资源不够等问题,急需给予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江苏省2006~2010年儿童发展规划》,以儿童优先、儿童参与为原则,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条件为主线,以推动全市儿童事业全面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保障儿童权利,加快发展儿童事业,为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培养积聚优秀的人才资源。“十一五”期间,我市儿童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保障儿童享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保障、生活娱乐等全方位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到2010年,我市儿童发展整体水平在全省领先。(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升儿童健康水平。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5‰以下。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以下。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以乡为单位稳定在95%以上。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降低儿童心理疾病发生率。(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儿童综合素养。逐步建立0~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努力提高0~3岁儿童及其家长受教育率,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6%。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女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年巩固率均达到100%。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类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8%、95%。100%的城镇社区举办家长学校,农村普遍建立村级家庭教育指导站。(三)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儿童精神生活。加强幼儿园、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每三年举办一届市少儿艺术节。办好电台、报纸少儿节目和栏目。市和60%的县建成有独立建制或独立挂牌的少儿图书馆;城镇社区和乡镇村(居)设立儿童阅览室或儿童专用书架。全市各乡镇文化站设立儿童文化活动阵地。净化儿童文化娱乐环境。(四)构建法律保护网络,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法制教育,中小学普遍开设法制课程,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配备率达到100%。社区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的比例达到80%。加强儿童权益保障,侵害儿童权益的案件的受案率、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