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
(1) 梁的一般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的常用截面有矩形、T形、工形和花篮形等形式,如图
受弯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截面上将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y的作用。在弯矩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横截面的(称为正截面)受弯破坏,在剪力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当受力钢筋过早切断、弯起或锚固不满足要求时,还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弯破坏。
一、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
(一)梁的配筋构造
1)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高度h与梁的跨度l及所受荷载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独立简支梁,其截面高度h与其跨度l的比值(称为高跨比) h/l=1/12—1/8 ;独立的悬臂梁h/l为1/6左右;多跨连续梁h/l=1/18—1/12 。
梁的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h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一般为1/~1/2;对于T形截面一般为1/3~1/ 。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梁的常用宽度一般为180mm、200mm、220mm、250mm,250mm以上以50mm为模数;而梁的高度h一般为250mm、300 mm、…、1000mm等尺寸,当h≤800mm时以50mm为模数,当h>800mm时以1OOmm为模数。
2)梁的配筋
梁中一般配置下列几种钢筋():
①纵向受力筋。如①号筋,它是用来承受弯矩的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为10-28mm,根数不得少于2根。梁内受力纵筋的直径应尽可能相同;当采用不同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相差至少应为2mm以上,便于施工中容易用肉眼识别,但相差也不宜超过6mm。
②弯起钢筋。如②、③号钢筋,它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它的作用是:中间段同纵向受力钢筋一样,可以承受跨中正弯矩;弯起段可以承受剪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用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般是:当梁高h ≤800mm时为45°;当梁高h>800mm时为60°
③箍筋。如④号钢筋,它主要是用于承受剪力。在构造上还可固定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和位置,以便绑扎成一个立体的钢筋骨架。
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的截面高度有关,常用直径为6mm、8mm、l0mm等。
④纵向构造钢筋。如⑤号钢筋,称为架立钢筋,其作用是固定箍筋并与受力钢筋形成骨架,一般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缘两侧。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l有关。当l>6m时,架立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当l=4~6m时,直径不宜小于10mm ;当l<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
简支梁的架立钢筋一般伸至梁端,当考虑其受力时,架立钢筋两端在支座内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hw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在梁的两个侧面沿梁高度方向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⑥号),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用拉筋联系(⑦号)。
(2)板
钢筋混凝土板的常用截面有矩形、槽形和空心形等形式,。
1)扳的厚度
板的厚度h与其跨度l及所受荷载大小有关。现浇板的最小厚度分别为:单跨板h/l≥1/35 ,多跨连续板h/l≥1/40,悬臂板h/l≥1/12。一般屋面板厚度不小于60mm,楼面板厚度不小于70mm。
2)板的受力钢筋
受力钢筋的直径通常采用6mm、8mm、10mm。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
70mm;当h<150mm时,间距不应大于200mm;当h≥150mm时, ,且不宜大于250mm()
,其厚度取决于周围环境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板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具体要求见《规范》。
3)板的分布钢筋
板内的分布钢筋是指垂直于板内受力钢筋方向布置的构造钢筋。分布钢筋与受力钢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分布钢筋的作用是:将板面的荷载更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该方向温度和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在施工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等。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间距不宜大于250mm。分布钢筋的直径—般为6mm、8mm、10mm()。
为了便于浇注混凝土,保证钢筋与混凝土能够较好地粘结在一起,以及保证钢筋周围混凝土的密实性,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及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应满足有关要求。
(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构件表面的距离,其作用是保护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不受锈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