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大连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连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sunhongz2 2019/3/12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连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连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录一、气象事业发展现状与形势(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绩(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三)“十三五”时期亟需解决的问题二、“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二)增强综合集约的预报预警业务能力(三)构建新型现代气象观测与信息业务系统(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五)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六)全面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责(七)推动基层台站建设四、重点工程(一)大连市海洋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程(二)大连市“智慧气象”工程(三)大连市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任务(二)推进法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确保资金安全,提高公益效益(四)扩大开放合作,推进共建共享“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气象事业迎来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升级的良好时机,同时也面临着依靠创新驱动突破发展瓶颈、提升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压力。在大连市加快推进“四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气象工作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保障作用。依据《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大连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大政发〔2014〕44号)的部署和要求,本规划旨在明确“十三五”时期大连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大连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一、气象事业发展现状与形势(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绩。“十二五”时期,在大连市委、市政府和辽宁省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气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气象改革,围绕建设“辽宁省气象现代化建设试点城市”工作,加强气象业务能力和装备水平建设,努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使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升。近两年,在辽宁省气象现代化建设评估中,大连市均名列第一。气象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福祉安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县两级决策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每年为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灾害性天气报告等专题气象服务材料达200余份,为全市各级防台防汛6660名责任人发送气象预报预警信息400余次,为“十二运”“国际马拉松”“夏季达沃斯年会”等多项重大活动提供精细周到的气象服务保障。气象信息通过各渠道与政府相关部门实现了共享,为政府主导防灾减灾和决策起到了重要参谋作用。公众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集约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发布平台、一键式气象预报预警发布系统、高标清兼容的电视气象制作系统,实现中国气象频道大连本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插播及开路播出。积极开辟新媒体气象服务领域,开通“大连气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覆盖范围广,公众满意度较高。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大孤山石化园区气象监测检测中心。通过开展港区预报、航线预报、渔区预报、作业区专项保障、危化产业“一对一”直通服务等手段,为大连市重点行业和大型工程建设提供安全生产气象保障。。建立大连市现代气象业务综合应用平台、大连市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大连地区3公里空间分辨率数值预报业务系统(WRF)。建立指导产品的显示订正平台、生活指数预报服务平台。开展大城市精细化、短时临近3小时滚动预报服务。“十二五”时期,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平均提前发布时间由30分钟提高到45分钟;城镇晴雨预报准确率由88%提高到90%;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由68%提高到75%;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由70%提高到80%。年均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400余次,重大灾害性天气无空漏报,天气预报准确率位居全省前列。“梅花”“达维”台风、2013年连续7场暴雨、2015年严重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预警准确及时,为政府科学决策、全社会防灾减灾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保障。。初步建立了由国家级气象站、区域气象站、气象雷达站、农业生态观测站、雷电监测站、强风观测站、能见度观测站、大气成分观测站、船载自动气象观测站、浮标观测站、GPS/MET(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水汽探测设备)等组成的多种类、立体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网。“十二五”时期,各类自动气象站由110个增加到300多个,自动气象站平均站距由10公里缩小至7公里,重点区域达到了5公里,气象观测网络日臻完善。建立了气象仪器计量检定实验室(压、温、湿、雨)及气象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