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蝶变之舞——科学发展的兴文实践之三张云杉本报记者王宇金萍新春伊始,兴文县先后接受省、市验收,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和市级文明县城。几年来,该县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深入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艰辛付出获得了丰厚回报。边远、贫穷、落后,这些词语曾经如厚厚的茧,凝滞着兴文发展的脚步。而当城市竞争力愈发取决于环境的优劣时,要实现发展,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建设。在越来越便捷的交通促进下,尽情挥洒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已经成为兴文发展的必然。唯有破茧,方能成蝶。从普通县城到“省级卫生县城、市级文明县城”,从无名小城嬗变为“中国绿色名县”,从边远落后山区一跃成为网友眼中“最美的世界地质公园”——嬗变的背后,是关乎兴文城市建设的实际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是老百姓共享城乡建设发展成果的由衷笑容。打造特色县城幸福指数与日俱增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更多的还是看生态环境。基于这一理念,近三年来,兴文县紧紧抓住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改善两大重点,。——投资3200余万元,全市首个县城污水处理厂2008年开始运行,县城宋江河沿线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投资38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的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投入500余万元,新建马栏湾、大河坝农贸市场,新增市场面积5470平方米;——投入1000余万元,在县城各处安装轮廓灯、霓虹灯、路灯,积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截止去年年底,兴文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85000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以上,绿地率达28%以上,。一组组数据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一项项举措直接惠及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河水清了,树木绿了,风景好了,一到晚上,我们就去河滨公园散步,广场里跳坝坝舞,比守在家头看电视安逸多了。”县城半边街做生意的刘大爷指着对面的河滨公园惬意地说。老一辈兴文人印象中嘈杂脏乱的半边街,如今变成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滨河公园,朱红色的柱子、清绿色的琉璃瓦、青翠欲滴的园林……文化长廊韵味十足,吸引不少市民休闲娱乐。每当夜幕降临,宋江河两岸点线片相连、高中低交错、动与静结合的路灯、景观灯流光溢彩,勾画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环境的改变,不仅让土生土长的兴文人感到满意,更让来兴文投资做生意的浙江人龙先生感到满意。“天蓝水清,绿化好、治安好,兴文真的不错。”龙先生不仅在县城购房置业,还把爱人孩子都接到兴文安家落户。建设文明新村乡村环境优美如画“这个花园是镇上请美术老师来设计的,现在生活过得好了,我们乡坝里的人也要住得干净漂亮点。”3月中旬,在兴文县“十佳优美村落”和“十佳优美农户”评选活动现场参观会上,石海镇六组村民袁昌秀自豪地告诉大家。在该村居民聚居点,农房统一按照川南民居风貌修建,家家户户门前有花园和规范的垃圾桶。兴文县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引导农民集中建房,构建新型村落,将建设布局合理、产业发展的优美村落和功能完善、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并在全县农村推广宣传文明卫生观念,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文明指数,让农村群众也享受到文明创建成果。以太平镇、莲花镇、周家镇、僰王山镇等为代表的集镇建设加快推进,新界、小寨、三合、龙凤、水泸坝等现代烟草农业新农村示范村、省市级扶贫示范新村和以工代赈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