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古有雁塔题名,今看碣石纪功
-----首届百刊联咏东戴河揭榜
由“中华诗书画协会”组织发起的首届中华百刊联咏东戴河活动,,寄送国内外5366家相关报刊(网)单位及诗词组织,受众关注面超过百万人,其中1364家单位,26000多人次参与组织、宣传、征稿、自行采风活动,截稿后疏理统计,共有268家报刊(网)及诗词组织收到2100余位作者,3600多篇作品,其中有565名作者、1151篇作品通过初评荐到评委会,经过认真复核及两轮评审,荣列首届中华百刊联咏碣石功勋榜者为:
咏石佳咏:李天龙、李伍久、王文成、李官福等142人208篇
碣石名篇:陈逸卿、王希光、金土、高春光、高丽娟等92人104篇
碣石功臣:李来柱、罗建彪等35名个人《诗刊》、《日照诗词》、《荻花》、《诗海》、《中国当代散曲》、《青溪校报》、《青青草诗报》等120家单位。
这次活动证明了“百刊联咏”这种形式,是一举多得的诗坛创举,“碣石纪功”是影响深远的诗坛盛事,不仅是东戴河文化建设的一座诗碑,并成为中国当代诗界复兴的一道亮丽风景,与碣石文化并传于后世。
让学生在开放学习课堂中创造数学(张世刚)
1、情境开放,萌发创新意识。
创造需要心灵的放松。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因此,我以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为道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形式,创设了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的状态下,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2、形式开放,激活创新思维。
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想努力达到的境界。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开放教学形式,凸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围绕“找新的分数朋友: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用浓度猜测、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全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可以用想像、猜想、直觉、顿悟等方法另辟蹊径。让每一们学生在数学大舞台上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时时流露。如学生从两个正方形中找到了4/9、4/16、8/25等分数后,一位学生用重叠法创造出了新分数6/19和13/19,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发现激活了全班同学的创新思维,大家的思维亮点聚集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从而推动了数学课堂走向丰富、鲜活与深刻,4/16、6/23、7/24等新的分数在学生心中跳了出来……可喜的是学生们没有停留在这具思维层面上,又有新的发现,他们在透彻理解分数含义后,利用两种不同正方形的正反面创造了新分数4/25。更有甚者,一位学生利用两个大正方形,通过铺开与重叠两种不同摆法,大胆地提出8/18与4/9相等的猜想。整个教学过程异彩纷呈,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等不断得到提升和超越,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