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平凡的世界背后:回望路遥.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平凡的世界背后:回望路遥.doc

上传人:tswng35 2019/3/14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平凡的世界背后:回望路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平凡的世界背后:回望路遥核心提示:2015年初《平凡的世界》再上银幕,把作家路遥拉回大众阅读的视野中。路遥的作品历经数十年依然能够感动中国人,但43岁英年早逝,他本人的人生和世界却始终呈现出“谜”的状态。我们尽力在解谜的路径中,理解路遥。“强人”生长在曹谷溪心里,路遥永远是1970年盛夏的样子。“我29岁,他21岁,一起骑一辆再少一个零件就没法走的破车,去张家河公社新胜古大队采风。”两个人站在黄河边上笑得咧开大嘴,戴白帽子的路遥扶着刚跳过来的曹谷溪的肩膀,三脚架上的相机帮他们自动合影一张。在路遥生命最后的71天,他要曹谷溪把这张照片放大,带去了西京医院相伴。今年75岁的曹谷溪要喜欢路遥的人去延川县那个2排18号窑洞看一看,并说“我给你报销路费”。他有事没事就去延安大学在文汇山给路遥建的墓地,点两根红塔山烟,对故人说“你一根,我一根”。上世纪80年代,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曾长期在陕西铜川鸭口煤矿体验生活拍摄路遥长篇纪录片的导演田波也是陕北人,他对我说:路遥从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虽然他始终留着回家种庄稼的念想。路遥身世被渲染得过于苦难凄凉,往往忽略了他童话般瑰丽描写背后,实际上拥有童年快乐和家庭温情。他的生母马芝兰一生务农,2011年去世,不少人看望老人时都会留下一点慰问金。他的养母也就是大伯母叫李桂英,2004年2月去世,此前不到一年,延川县决定给李桂英每月补助150余元。这些细节往往令人感慨于路遥的文学成就没有太大地改善他的家庭境遇。80年代曹谷溪对路遥的“不孝”颇有指责之意。“我只对你说一次,以后再也不会说。我爱我的母亲,从内心到外在不比你少。”路遥写于1980年的长信里讲述了母亲的苦恼,也流露了真情。路遥与《平凡的世界》人人都知道路遥在8岁时被过继给了大伯家。路遥自己的文字描述得细密而痛苦。“母亲给我穿上新布鞋,整整走了两天,脚磨出了血泡,终于到了伯父家,8岁的孩子已经很会装糊涂……第二天我一早起来躲在一棵老树后,看着晨雾中的父亲夹着包袱,像小偷一样溜出村,过了河,上了公路。”关于这段过继往事,他的小学同学海波讲得更客观,陕北民谚有说“男娃不吃十年闲饭”。路遥作为长子在家庭中能够承担割草、放羊等劳动,被过继给大伯,无论感情还是理性,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路遥的亲生父母是清涧农民,家里孩子多,路遥后面活下来的有四个弟弟。生活贫困使亲生父亲一再要终止路遥上学,但路遥成年后却不忘父亲的能干,说是远远一看山坡,就知道哪片庄稼是父亲的杰作。但当时,“自己下地干活,看见同龄人上学就难过得想哭”。大伯一家没有生育,与奶奶住在延川县,虽然也是农民,让过继来的路遥上学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在朋友印象里,少年时的王卫国(路遥)虽然是“黄土坡上穿着个翻了毛的破棉袄一高一低走路”的样子,但他的强烈个性却是公认的。“他是孩子王。”海波说,而且他想当孩子王。路遥成名后曾带着贾平凹站在延川的一个山头上。“他指着山下的县城说:当年我穿着件破棉袄,但我在这里翻江倒海过,你信不!他把一块石头使劲向沟里扔去,沟畔里一群鸟便轰然而起。”从清涧王家堡送到延川郭家沟,路遥的过继实现了他从农村到县城来上学的第一个人生转折。延川对于他出生的清涧,俨然已是一个县城。口音和外来移民的身份首先被嘲笑。从一开始路遥被欺负,大伯和大伯母还要拿着洋芋、萝卜去人家家里道歉,到路遥把村里的孩子全都收服了,只用了很短时间。路遥就此脱离了家庭的保护,开始用自己的能力生存。路遥创作时的旧照路遥自己对于食物的贪婪描写有真实的自传性质。食堂如何分为甲乙丙三种饭,他为了吃一口白馍,曾在同学的欺辱中学狗叫。海波说,路遥属于延川小学的“半灶生”,住在学校,每周两次可以回家拿粮,喝熬锅水。带糠的食物进入热饭菜的大蒸笼后,要在饭铃打响时首先冲出去,才能确保自己拿得到食物,要不然“团粒结构”太松散,会污染其他人的细粮,再碰两下,拿都拿不住了。上世纪60年代的饥饿并不只是路遥一个人的经验。他曾在《在困难的日子里——一九六一年纪事》里,描写马建强在县高中读书时饥饿贫困的生活,遭受的屈辱和自尊、自强的性格。日本研究者安本实认为这个人物能够折射路遥的生活经历和心态。“刻骨铭心的饥饿感和匮乏感,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是尾随路遥一辈子的老狼。”《路遥传》的作者厚夫这样写。那不是一个物质匮乏击垮人的时代。贾平凹觉得路遥童年的贫困被过度解读,他说“那个时代人人都穷,也都不当一回事”。路遥去世时还留了1万块的外债,但这也不妨碍他到西安当时最好的凯悦酒店给女儿买60块钱的三明治。“他是一个强人。”少年时代的路遥已经有自己的取胜方式,他常到县城中心的新华书店和阅览室去翻阅最新的报纸杂志,海波经常跟着路遥一起去。精神的匮乏导致延川中心小学里最有话语权的,都是常看电影的干部子女。一张一毛钱的电影票,普通干部的月薪大约30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