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教育笔记:我知道,可是我还是想妈妈.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笔记:我知道,可是我还是想妈妈.doc

上传人:xzlm201677 2019/3/1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笔记:我知道,可是我还是想妈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笔记:我知道,可是我还是想妈妈教育笔记:我知道,可是我还是想妈妈【案例实录】子涵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特别的小朋友。刚入园那会,每天都赖在奶奶怀里不肯下地,边哭边说:“让妈妈来接,早点来接,第一个来接,好不好?”,奶奶一连回答了十几个“好的,第一个来接”,可他还是同一个问题,拉着奶奶不让走,刚开始奶奶不忍走,一直回答并安慰孩子,大家也都认为过两个星期孩子这种不适应就会消失,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其他孩子都能高高兴兴入园了,子涵还是那样子,只是不再要抱着了,奶奶牵着手来幼儿园,但仍旧一个问题要问几十遍,直到奶奶回答到恼火了,一扬手一记屁股:“跟你说会来接,再哭就不来接你”!甩头就走。于是他转头把问题抛向老师,“妈妈会不会来接我?你叫他第一个来接,好不好?”你跟他讲道理,他啥都懂,可过了一会又会来问你:“今天下不下雨?妈妈会不会来接?让妈妈第一个来接我,好不好?”,每天我们都会回答他上百遍“妈妈会来接你的,一定会来接。”可是他却回答:“我知道,可是我急呀,我还是想妈妈”,不哭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时而自言自语:“我要妈妈第一个来接我。”你请他玩游戏,他把嘴一撇:“我不想玩”,你给他贴大苹果,他从额头上撕下,狠狠扔到地上用脚踩:“我不要!”你越哄他,他哭得更厉害,问题问得越多,但是当我们不经意去留意孩子时,他又总能把老师交的儿歌、歌曲默默的唱着、说着,但我们的目光注视他,想让他在小朋友面前唱一唱时,他又开始哭了……。【案例分析】子涵一家都是外地人,爸爸妈妈来无锡打工,由于工作早出晚归,孩子从小由奶奶带,由于人生地不熟,奶奶不怎么带孩子出门,平时接触的人、事、物都少,奶奶又识字不多,也不会给他讲故事,不陪他看书,只管他吃饱睡好,在家随便他看电视,自由玩耍,所以孩子比较怕生,胆小,而妈妈一回到家,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买玩具奥特曼就买,几乎有求必应。正是这样造成了子涵在园过分依恋妈妈,适应能力差,孤独、不合群。【支持策略】《纲要》中要求幼儿园必须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亲亲你,我的宝贝,老师喜欢你。对于刚刚入园的幼儿来说,这是人生中第一次长时间地离开父母,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令孩子们产生恐惧、焦虑心理,为了让他们稳定情绪,我们用多种方法让孩子感到老师也是喜欢他的,和妈妈一样关爱他,如早晨进来,我们站在教室门口迎接用亲切的语气和他打招呼,并张开双手抱抱他,平时我们还特意有事没事摸摸他的头、摸摸他的小脸,当他看动画片不不禁笑出了声,我们立刻亲亲他,并告诉他:“你笑起来真好看,老师好喜欢,希望你多笑笑”,一天、两天……我们看到他渐渐地露出了害羞的表情,哭声也渐渐少了。2、想哭就哭吧,我的宝贝,没关系。子涵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分离焦虑,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孩子的焦虑情绪是需要发泄转移的,如果一味地劝说“不要哭”,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