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企业并购的十大陷阱与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并购的十大陷阱与案例.doc

上传人:雾里看花 2019/3/15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并购的十大陷阱与案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收购兼并,是企业扩张的重要形式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间的收购兼并活动日益活跃。在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并购中,尽管从买卖双方总体价值来说,并购活动带来了增量,但大多数收购方并没有从交易中获得预期的利益。尽管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收购方对于收购对象的情况了解不充分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企业购并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交易,它牵涉到对于一个经营实体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企业并购活动最忌讳的是收购方在正式实施收购以前对收购对象的资产和负债没有充分的了解,以至于没能做出正确的估值,最终在交易中支付了过高的代价,甚至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财务包袱。另外,对于收购对象情况的误判,也影响到收购后的资产和经营的整合。因此,在正式实施收购对象的调查中,对资产与负债情况的调查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目的就是发现财务报表中没有反映的财务陷阱,为收购价格的谈判和确定,以及在做最后是否收购的决策中提供尽可能准确的信息。并购陷阱其实就是圈套或阴谋诡计的意思。在商业社会奉行“兵不厌诈”的哲学下,被收购方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有利条件,采取故意隐瞒或者“不披露”的手段令收购方无法了解到收购标的中那些会降低价值的财务信息,从而达到成功出售并获得较有利价格的好处。如果收购方在并购过程中对收购对象的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分倚重,疏忽事前的资产与债务调查,就可能陷入财务陷阱。企业财务报表是收购方获得有关收购对象信息的重要来源,以及进行有关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财务报表本身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很多可能产生误导后果的缺陷,收购方必须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另外,许多并购案例中,收购方利用手中的权利和资金优势,对被并购方实施不对等的压力,也存在许多陷阱。所以,投资融资专家张雪奎(欢迎订制张雪奎讲师企业并购课程)认为,企业并购双方,在并购前一定要对对方多一些了解,以便获得较好的价格条件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一、承诺带来技术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 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有了成熟的产品,有了稳定的市场,有了足够的资金,就是渴望一样东西:技术。而技术研发,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自主研发的。在引进外资的时候,中国企业经常要求外方提供的核心资源,就是技术。而当中国企业兴高采烈地拿着合资合同等待时,却发现技术只是一个遥遥无期的幻想。案例: 中国大的汽车企业都是合资企业,无论是日本的,还是德国的。中国汽车企业与之所以愿意让外国汽车企业入股,就是因为外方同意以技术换市场。然而,当国外汽车长驱直入二十年后,外资带所带来的只是落后的、甚至要淘汰的技术。就是这些技术,赚着世界市场上最轻松、最丰厚的财富。在经历20年合资、国家大量投入,集聚了国内大批优秀人才之后,上汽、一汽、二汽却连一个自主研发的新车型都没有能够发展出来。甚至在近年来中央开始把“自主创新”提到事关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国家竞争力的高度之后,这些“兵精粮足”的大企业依然没有试图在自主研发上有所作为。反而是没有外资背景,名不见经传的奇瑞、吉利造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二、外资入股的目的还是独资强强联合,合资赚钱,只能是一些中国企业的一厢情愿。中国企业在付出资源、人才、市场后,外资企业并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