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安全生产讲座 17
企业安全基础管理
主讲人:吴高兴
1
为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遏制伤亡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有关标准、规范,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2
一、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通过推行实施安全生产的组织、推动、督促、检查和作业许可等工作,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由于安全基础薄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预防事故能力不足,导致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因此,企业安全管理任务艰巨,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2、企业已建立了较好的安全管理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高速扩张,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化,用工结构多元化,以及市场的开拓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安全基础管理出现与之不相适应的状况,与国际石油和化工大公司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全基础管理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安全责任制在基层落实不够到位;“三违”现象仍有发生;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有待加强;安全投入相对不足和安全培训不够到位,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等。因此,应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抓住关键问题,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4
二、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3、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安全发展”,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始终把从业人员生命和健康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原则,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5
4、工作目标:通过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逐渐规范、从业人员素质持续提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通过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事故防范和控制能力及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和经济财产损失明显下降,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
6
5、主要任务: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现场规范操作和技术管理,加强隐患排查与治理,加大安全投入,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应急管理,全面推行安全标准化/实施HSE管理体系。
7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完善安全标准化/HSE管理体系
6、设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各级生产单位应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小组),委员会(领导小组)主任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企业各级生产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比例不宜低于从业人员总数的1%;企业应推行安全总监制,安全总监进同级领导班子;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按上述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安全生产专业技术知识,取得安全资格证,优先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岗位宜保持相对稳定。
8
7、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重点健全和完善14项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安全例会制度;(4)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6)设备管理制度;(7)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8)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9)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及工作许可制度;(10)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1)应急管理制度;(12)事故管理制度;(13)安全奖惩制度;(1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
9
8、完善安全标准化/HSE管理体系。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化/HSE技术标准,加强安全标准化/HSE管理、监督和审核队伍建设,健全安全标准化/HSE信息系统,完善体系运行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审核工作,切实做到可持续改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