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及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及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事故处理
第一节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及分类
一、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严重程度划分的事故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家行政法规中第一次明确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标准。
目前我国最权威的事故分级标准。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事故:造成10~29人死亡,或者50~99人重伤,或者5000万元~1亿元(不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造成3~9人死亡,或者10~49人重伤,或者1000~5000万元(不含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造成1~2人死亡,或者1~9人重伤(包括急性中毒,下同),或者100~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二、事故的分类
(一)依照造成事故的责任不同,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
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或客观规律,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行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
(二)依照事故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伤亡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非伤亡事故:只造成生产中断、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三)依事故监督管理的行业不同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民航飞行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渔业船舶事故等。
第二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一、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P213)
(1)特别重大的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事故报告的内容(P241)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三、事故的应急处置(P214)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第三节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一、事故调查的组织(P215)
特别重大事故是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来调查
二、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P216)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
(六)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七)总结事故教训
(八)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九)提出事故调查报告